新娘耿娟和新郎原来都在南京一家相当不错的单位上班,三年前的情人节他们到街上吃饭,一家家小吃店很是火爆,她对爱人说,我爸爸妈妈都是原来南京鸡鸣酒家的职工,尤其爸爸是鸡鸣汤包名师居云根老师傅的爱徒,妈妈也是面点师,我们不如开一家汤包店,请两位老人上阵,说不定生意很火。男友还以为她说着玩的,也就同意了,随后她真的干起来了,说服了父母,找起了门店,最后两位年轻人放弃写字楼的生活,开起了汤包店。
记者点了一笼包子入口后发现,这家店的汤包看相不是太好,但吃起来非常鲜美。靓女老板笑着说,这是鸡鸣汤包的特色。随后她特地请她的父亲耿建国讲起鸡鸣汤包。耿老称,说起鸡鸣汤包,就要说鸡鸣酒家。这家酒家创建于1958年,原址在中山北路7号,后搬到金城大楼(鼓楼食品大楼)。当时的金城大楼是服务于人民的办公与营业大楼:一楼为“鼓楼食品商店”,经营各类副食品;二楼部分至三楼为南京餐饮名店——“鸡鸣酒家”。四楼为行政、商务办公楼,为多家公司租用。
说起鸡鸣汤包,耿老有说不完的话。他称,这是南京的老字号,当时南京市长彭冲亲自起店名并书写店招牌。当年南京的包子有绿柳居的菜包、刘长兴的小笼包,汤包过去在苏州很流行。为让南京的包子汇集江苏各地特色,彭冲市长亲自过问,调来南京名厨、面点师,请来苏州的大师傅,在苏式汤包的基础上,选用上等精肉,苏北放养草,研制出甜中带鲜,咸中带鲜,适合南京市民口味的鸡鸣汤包。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改革、发展,鸡鸣酒家培养出一批著名汤包师傅,也使鸡鸣汤包成为南京名点一绝。在南京市民口中传着:轻轻移,慢慢提,先开窗,后喝汤的顺口溜,因质量上乘而闻名于世,经久不衰,成为南京鼓楼小吃又一大特色。随着市政建设,从2001年起,鼓楼食品大楼,即金城大楼陆续被拆除,鸡鸣汤包也就从官方正式消失了。
耿先生称,女儿决定重开鸡鸣汤包店是他和妻子没有想到的,毕竟开店很辛苦。开始他们也不想开,后来女儿找了门店,他们被逼着上了阵。鸡鸣汤包有一个外号叫指甲包,包起来很费功夫,要将面擀好后,一条条面揪成小不点,而后用手工捏起来。因为鸡鸣汤包包子口往下,一旦口捏不紧,就是废品。现在店内也只有自己的妻子能包好,女儿还不能算是高手。记者问耿先生,为何汤包吃起来特别鲜美,耿老称,这是鸡鸣酒家老一代传下来的配方,他就没有多说。
老店靓丽的年轻人来开,已经不是坐在家门口等客,老板娘耿娟在网上开设自己的博客,欢迎各地的网民来南京品尝南京美食。随后各地的网民来南京,总是到她的店里坐一坐,于是她的店在网上很有人气。耿娟称,他和丈夫上月26日结婚,本来准备过节外出好好玩玩,但节日期间很多网友要来,于是蜜月就在店里过了。不过,当听到大家称南京的小吃很好,她就很开心了,毕竟自己为南京老字号的发展做了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