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有三方面因素使短期内实质性地下调成品油中准价可能性降低。
首先,原油价格企稳尚需时日,而我们一贯谨慎的政策风格不会去追涨追跌。
原油价格从100美元跌下来也不过1个多月时间,成品油价格政策事关重大,涉及多方利益,每次调整都相当谨慎,油价13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了1000元人民币,即使这个价格,对应的原油价格也只有95美元。尽管后来油价继续推高到近150美元,再次上调的呼声不绝于耳,但成品油价格并未再作调整。
油价急跌到目前的64美元,当初明显过低的成品油价格如今显然又比较高了,以前利润率一般不超过5%的炼油都有了“暴利”之嫌。此番若有意下调价格,也应会等待油价在较低价位维稳后再谨慎地作决策。
其次,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饱受油价倒挂之苦,今年以来承担了巨大的政策性亏损,特别是中石化,依靠巨额补贴才勉强维持一季报和半年报的盈利。业内人士指出,两大集团的炼油业务才刚刚开始盈利,政策上也可能有意以暂时的“不作为”来补贴他们之前的亏损,平滑今年全年的业绩。
今年上半年,中石化炼油事业部亏损460亿,收到334亿元补贴;中石油上半年炼油与销售亏损了590亿,确认了财政补贴45.73亿元。两公司上半年分别上缴了133亿元和478亿元特别收益金,现金流状况相当严峻,财政补贴只是杯水车薪。
如今,两大集团的炼油已经稳稳盈利,而上缴的原油特别收益金也将大幅减少,上下游业务齐齐盈利。让公司自己平滑年度业绩的盈亏,比直接的财政补贴做法更贴近市场,也更受到两大公司的欢迎。
第三,与上调相比,并没有直接的大利益主体去呼吁成品油价格下调。
目前的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确偏高,但调整的办法除了政府下调中准价之外,不要忘记石油公司手上也有中准价上下浮动8%的权利,而这个来自市场的权利还从未真正实行过,成品油市场价格一直实施的是上浮8%的“天花板价”。
据悉,自8月以来全国36个大中城市成品油均价已经连续两个月下滑,原因是两大石油公司系统外加油站的降价行为。由此,市场呼吁一种“创新性”的成品油价格调整办法,而非简单地跟随原油价格追涨追跌,也许从中可以看见“市场之手”,毕竟现在是与市场化接轨的最好时机。
事实上,在此之前北京地区上调成品油价格,与其他地区实行差异化油价就表明,不同于以往的“创新性”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政策应是主旋律。
如此看来,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确该下调,但何时调、怎么调、下调幅度有多大,仍需等待政策明晰。对于两大公司来说,下调只是回归到合理利润,并可以刺激国内需求,因此并非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