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9月25日夜之前,或许没有多少中国人关心这个问题。这一天晚上,神舟七号成功升空之后,一名航天员将要出舱执行外太空行走任务。在我们头顶遥远的星空,当航天员翟志刚迈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脚“太空步”的时候,我们用什么单位来衡量他的步长?
从神舟五号搭载杨利伟首次升空,到如今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的舱外活动,翟志刚的步长,其实也是中国航天的步长。就在过去的数年时间中,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静止到运动,从舱内到舱外的历史进程。尽管对于这项事业来说,我们或许等待得已经够长够久的了,但是近年来的连续突破,带给中国人的振奋与惊喜,却快得让人目不暇接。
这一步有千里。从技术角度上来说,航天员出舱行走,将是中国人在外太空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基本技术保障。实现了这一步,也就为今后在外太空建造空间站,并且进行长期试验和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如果说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宣告了中国航天事业零的终结,那么翟志刚三人就确立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航天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我们在追梦的旅途中走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远。
这一步也有千年。每一个民族走出刀耕火种的历史年代,都曾经想象过我们头顶的星空,并将其作为我们的过去。人们曾经用神话构想过我们和头顶星空的关系,也曾经用科学幻想勾画过我们对这种关系的改写和更新。中华民族历史中关于太空的所有一切,都源自我们这个民族从未撼动过的理想与信念,我们等待了千年。
这一步更有千辛万苦。航天是一项精彩的事业。因为航天事业的根本追求,是突破人类对于高度、长度甚至是时空的极限概念。而也正因为如此,航天事业也是一项充满了风险的事业。每一个民族在外太空的征途上,都要承担汗水乃至生命的付出。但是我们的确再也不用羡慕其他航天大国,羡慕他们讲述从外太空看地球的瑰丽与灿烂。因为千辛万苦的付出,就是为了更多的辉煌升腾。
2008,让宇宙看中国翱翔。此刻,世界都在仰望中国距离,世界也都在等待中国时间。技术的发展,不但推动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发展。无论是酝酿中的“国际太空公约”,还是各国登月与外太空开发的合作,中国人的参与让世界找到了继续进行外太空探索的理由,也找到了人类征服外太空的新力量。
航天员的步长,只能用一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来衡量。这一步的跨越,代表了民族航天梦从远古到将来,代表了中国航天技术从已有到更新,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在外太空探索中的坚持与执着。撼天难,撼民族意志更难。正因为如此,航天员们在外太空的脚步才走得从容,也走得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