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国的国情、文化、国力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加之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还处于学习和时间的进程,因此,充分认识这些贸易争端背后的隐形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势头良好,中国更是对美保持连年的贸易顺差。然而随着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中美双方的贸易摩擦和争端也自已增多。
在美中经贸关系进入的新阶段,美国正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中国。由于中美双方的国力以及经贸经验上的差异,长期以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对中国在经贸往来上存吹毛求疵的态度,而这就是贸易争端背后的症结。
尽管美方的手段不断变化,归纳起来,现阶段其招式无外乎以下几种。
大力推动对华出口近年来,美方一方面散发舆论,“中国贸易顺差增速过快!”一方面,美方通过政府主导扩大对华出口,美国2006年对华出口总值增长了32%,其增长部分超过了当年美国对印度出口的总值;2007年,据美国商务部数据表明,美国对华出口增幅达到25%。推动对华出口,这已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一个重要动向。如今,美方赴中的大型“推销团”和中方赴美的大型“采购团”,将成为新阶段中美贸易的一大胜景。
贸易补偿美方历来从人力成本着手,以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作为参照物,未考虑中国的实际生产成本,反反复复地耍起“反倾销”、“反补贴”等手腕。在反倾销领域,美国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体,所做判决总是有利于美国企业;而在反补贴方面,美方又从实际出发把中国视为市场经济体,以所谓政府补贴为名,对中国进行反补贴制裁。实际上,连美国官员都在强调“贸易制裁不是首选”,然而一旦发生摩擦,美国最喜欢祭起“贸易制裁”这把杀手锏。原因很简单,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
双边磋商近年来,美中之间经常进行“战略性经济对话”,适逢对话便是美中贸易争端的高潮。作为美方乐于采用的方式之一,尽管磋商并不能每次都迅速解决问题,但美方可以借此进一步改变对中的贸易机制。另外,美中经贸联委会(JCCT)这一通道也为美中双方战略经济往来提供了直面的窗口。
利用与第三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效应如今,美国已和韩国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并正同拉美和加勒比等多个国家进行自由贸易谈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美国这些自贸谈判,有加强与各国经贸和政治联系的目的,也不乏针对中国的企图。”此照颇有孤立和胁迫中方的意味。
世贸仲裁据专家分析,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逐年升高,美方在新阶段还会借助世贸组织的力量来解决双方的争端。
有数据显示,2006年,与中国经济两位数增长相伴,中比双边贸易也呈现两位数增长,达到了21%。双方商品和服务贸易额达到109亿欧元。然而,随着中欧贸易的迅速增长,中欧双方纠纷也越来越多
“随着中欧贸易,商事纠纷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但并非所有纠纷都会走上法庭,仲裁已成为更多商家的首选。”近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董松根在国际商事仲裁研讨会上指出。
除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发生中欧贸易纠纷时,设立于中国东莞的中欧经贸促进会也正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家贸促会拥有广泛的全球贸易资源优势,与世界500强企业、国际性财团、经贸组织、商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各行业的买家客户,以联盟与委托等形式实现纵深合作。
发生双边贸易时,中欧之所以会借助仲裁来解决,是因为,至2005年2月28日止,《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1958年纽约公约)的缔约国已经达到135个。根据该公约,仲裁裁决可以在这些缔约国得到承认和执行,而中国也是缔约国之一。
首先是“一裁终局“。只有诉讼判决和仲裁裁决才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并可强制执行。仲裁裁决不同于法院判决,仲裁裁决不能上诉,一经做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其次,仲裁给予了当事人充分自由。在仲裁中,当事人享有选定仲裁员、仲裁地、仲裁语言以及适用法律的自由。当事人还可以就开庭审理、证据提交和意见陈述等事项达成协议,设计符合自己特殊需要的仲裁程序。
纵观近几年来发生中欧贸易纠纷时,无论是纺织品的反倾销,还是“起诉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机制”,欧盟一般选择“到世贸组织仲裁”的方式向中方施加压力。
中国和拉美等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近年来,中拉双方贸易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三大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
拉美国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很大,有良好的投资和合作政策,并且拉美国家出口产品到欧美国家不受配额限制,并可享受普惠制和最惠国待遇等——这些政策及资源优势一直都是中方较为看重的,中拉双方经济上的强互补性让双方在经贸往来上一直上升。
据中国官方统计数字,2007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比上年增长30%以上。双方直接投资也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在拉美国家落脚投资。与此同时,中拉贸易纠纷也日渐增多。据商务部统计数字,1995年~2006年以来,拉美地区共有11个国家对中国发起135起反倾销、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占全球对中国反倾销国家的1/3贸易摩擦,正是目前影响中国和拉美关系的最大问题。其中,受中拉贸易摩擦影响的商品包括十几个大类7000多种。
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贸易摩擦增多,除了地方保护性措施外,还包括其他两个原因:一为西方制造和散布“中国威胁论”,有些舆论散布“中国在拉美掠夺资源和搞殖民主义”,使得拉美一些友好人士和团体对中国产生误解;一为一些拉美国家推行激进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在这些改革中,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其政府采取的一些保护措施和国有化政策,影响到中方部分产品的出口和在相关国家中资企业的利益。
据此,在中拉对阵贸易争端时,中方不能把摩擦扩大化和政治化,而应严格按照世贸协议的规定,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或者交由世贸组织仲裁。也有专家建议,中国也应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加强贸易管理,以适合拉美市场的需求,杜绝出口方面出现的违法现象。
值得欣慰的是,为消除中拉之间的误会,中拉双方高层频频会晤:2007年,胡锦涛主席数次会晤巴西、墨西哥等主要拉美国家的总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吴官正访问拉美7国;哥斯达黎加和厄瓜多尔等国总统和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外长访华……
相信又一天,中拉的贸易摩擦将随着双方的互相谅解而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