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赵海涛,2004年在家乡吉林读完本科后,来到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产业与管理专业继续深造。毕业一年后,创办了上海百昌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小赵觉得,读管理专业,自己最欠缺的是实践经历。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导师的认可。凭着对体育的兴趣,他从研一开始,便利用节假日,在拓展培训公司做起了兼职教练。在工作中,小赵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企业,每个团队都体现了不同的处事、沟通方式,工作间隙,小赵便会主动和队员们攀谈,这成了他了解职场、了解商场的第一步。研三时,经导师介绍,他来到市体育局下属一家公司从事体育场馆和赛事招商方面的工作。与专业协会打交道,与各大品牌公司打交道,赵海涛慢慢铺开了人际网络。
刚开始做拓展训练时,风吹日晒一天,收入仅50元。在公司实习时,他加班比正式员工还勤快。这样的付出,是为了“给将来从事的职业打基础”。好几项沪上大型体育活动,他都是策划主力。
2008年7月,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和人脉的赵海涛决定创立自己的公司,做自己的“老本行”——拓展培训。看到体育产业的巨大潜力,他特意去考了体育经纪人证书,为将来发展做好准备。通过上网搜索,发现上海已经有了12355青年创业服务平台,这让他欣喜不已。“你选择了熟悉的项目,而且有一定市场需要,应该是可行的!”平台指导老师肯定了小赵的想法,并为他配备了一对一的创业导师。
创业资金有空缺,小赵先是向朋友借,导师建议,可以申请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贷款;他打算建立公司网站,导师提醒,把公司介绍、业务介绍等内容放在首页的醒目位置。
他起早摸黑地忙碌,没有办公用品和必要的家具,就先向朋友借;没钱请搬运工,就自己踏着“黄鱼车”把办公家具搬到公司内。但再怎么节省,训练器材一点也不马虎,安全帽、保险绳、保险扣全是进口产品,单一个保险扣就要100多元人民币。
2008年10月,赵海涛的公司正式开张了。受经济环境影响,各拓展培训公司业务量都减少,他的“新生儿”也只能勉强维持日常营运。“我给自己定了中短期规划”,赵海涛思路清晰,先从拓展训练起步,时机成熟了,再承接和体育相关的各种活动,他相信,自己已为畅游体育产业这片市场“蓝海”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