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主要取决于纬度,野生珍贵毛皮动物的分布,均有各自适宜生长的地理环境纬度。有的种类分布较广,如貉、黄鼬、麝鼠等,而有些种类分布较狭窄,如紫貂分布在北纬40度以北,水貂分布在北纬30度以北。人工饲养毛皮动物的场所,必须符合其野生状态的地理纬度,否则很难取得效益。一般高纬度地区分布的毛皮动物,在低纬度地区饲养(如水貂在北纬30度以南饲养)往往失去繁殖能力和毛皮品质降低;低纬度地区分布的毛皮动物,在高纬度地区饲养,往往也因光照、气温条件不适宜而造成繁殖能力降低或因冬季低温造成越冬困难,如海狸鼠、麝鼠等。
海拔高的地方,不仅温度和气压发生变化,而且空气稀薄。毛皮动物由低海拔地区迁移到高海拔地区(3000米以上)饲养时,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气压不足,使其呼吸、循环系统的机能发生变化,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甚至引发一些疾病。但其也能逐渐适应高山环境,以增加血液中红血球和血红蛋白含量,来适应高山缺氧环境。自然分布在海拔较高地区的紫貂、松鼠等迁移到海拔较低的地方饲养,虽然不会出现强烈的不适反应,但毛皮的颜色要有变浅的趋势,有些动物甚至出现繁殖障碍或繁殖力降低。如紫貂在野生栖息地紫外光辐射较强,移至低海拔地区饲养时,由于紫外光辐射降低,再加上金属网和棚舍吸收和遮挡部分紫外光,因而导致笼养紫貂紫外光照不足,阻碍其繁殖。
光照是自然生态最稳定的因素。毛皮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生理机能,如换毛、繁殖、冬眠(或冬休)等,均与光照有直接关系。主要表现在光周期、照度和光谱组成方面。
野生珍贵毛皮动物的自然栖息地,由于有植被和冰雪覆盖,加之巢穴选建的地点比较隐蔽,有小气候调节,一年中温、湿度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变化不太大。人工饲养,尤其是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人工所提供的巢室条件不及野生条件,其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冬冷夏热)相当大,因而对驯养的毛皮动物产生不利的影响。
湿度对毛皮动物的生活和毛皮品质也有很大影响。生活离不开水的麝鼠、海狸鼠、水獭等,对湿度要求较高。干旱会使它们脱水、被毛枯燥、眼眵增多、鼻镜干裂,甚至引起死亡。原产地较干燥的动物,如毛丝鼠要求湿度较低,潮湿将引起消化道疾病及被毛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