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队报》这样形容:“这个7月13日才满22岁的年轻人,这个2004年8月雅典夏夜中诞生的110米栏奥运冠军。他也是第一个在田径项目中获得金牌的中国男人,国家和民族的光荣,广告商拼命争夺的宠儿,少年成功的榜样……”
雅典归来,刘翔“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社会活动,即使有意回避,但往往身不由己,他在各种大会上打呵欠昏昏欲睡的镜头,成为“名人之累”最形象的说明。上海有关方面甚至专门作出规定,尽量保证刘翔不受打扰。
但是成名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生活。他出版了自传,打起了官司,获得一个又一个称号,他的夺冠事迹,甚至写进了上海市小学教材……
因为他而掀起的狂热,让人难以想像:他参加的一次国内田径赛,满满一个体育场的观众都为他而来,刘翔的比赛一完,数万观众像潮水般退去。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年轻人像刘翔这样面临如此大的压力。他甚至不敢上街。无数人都盼望,他赢得每一场比赛。2007年,大阪世锦赛,重压之下的刘翔,创造了“第九道奇迹”,实现了自己的大满贯。
去大阪前,刘翔发烧,系统训练中断过一段时间,他的状态并未到最佳。决赛时被分在第九道,这是一个相当糟糕的位置,刘翔将面对一次无法回避的考验。比赛中,他除了需要尽力赛出个人的节奏,还要克服道次带给他哪怕一丝一毫的心理阴影。毕竟在世界大赛历史上,几乎没有人能够在短距离竞赛的最外侧跑道或者最内侧跑道夺冠。
当刘翔扭头走向通道,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时,无数人也热泪盈眶。
刘翔的父母,他们平时大多数时间只能在电视上看到刘翔,为了不影响儿子比赛,他们在宾馆看电视。看到这一幕时,他们哭了。记者拨通他们的电话时,那一边,久久没有声音……
孙海平,与刘翔情同父子,这位一向坚强的男人,谈起刘翔走上赛场的痛,当众痛哭失声。
前上海田径队总教练、看着刘翔成长起来的林民伋,在电视机前也是老泪纵横……
更多的人,在失望之余,对刘翔表示了理解———毕竟,健康高于一切。
更多的人,在感叹之余,对刘翔表示了祝福———好好养伤,未来路还长。
在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孙海平泪洒现场,让关心和支持这对师徒俩的网民们心酸不已。
刘翔,在中国人的理解与爱护中,在不久的将来,会再一次站上跑道,依然给中国人带来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