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行业市场发展很快,国外顶级猎头公司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不光是我们,国内其他猎头公司都没有太大的客户压力,几乎所有的猎头公司都是盈利的。”刘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就科锐而言,目前的年销售额已近亿元,除北京外,还在上海、成都、广州、深圳、苏州、杭州、香港等地设有办事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大批外资企业的涌入,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整个经济环境变得越来越具有竞争性,人力资源作为企业中最活跃的部分,正在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以企业为服务对象,以中高层人才中介为业务的猎头行业因其能促进中高级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已成为企业招募高级人才的重要渠道。刘峰介绍说:“目前我们的客户构成中有近80%是世界500强企业,比如麦当劳、摩托罗拉、强生等等。”
行业及自身的繁荣景象都没有让刘峰感到欣慰,相反,他却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刘峰说,现在猎头行业的表面繁荣只是由于长期客观存在的大片市场,且猎头公司大多各自为战,各方面的竞争并不明显。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总会有几家公司壮大起来,竞争将在所难免,“未来肯定会重新洗牌。”
而从当前国内猎头行业总体的客户构成来看,其结构也不够合理。业内专家表示,在美国,TOP10的猎头公司,业务至少60%来自本土。但是在国内,情况却截然相反。这显然反映了国内猎头行业、猎头公司尚不成熟。作为一家中国本土的猎头公司,如果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风险将是很大的。
刘峰就此给记者作了解释:“跨国公司在中国无非是一个区域分支机构而已,它的总部不在中国,或者有些公司把它的区域总部设在了中国,但是你发现真正的上层管理层都在欧洲、北美,中国这边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量相对于它的总部来说还是有限的。一旦跨国公司在中国地区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饱和,国内猎头公司的日子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好过了。”
“目前,我们的猎头业务,77%来自跨国公司,而已经有23%来自于国内企业。未来,国内企业的拓展将成为我们战略性的业务增长点。”刘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据了解,目前,科锐已经将众多国内行业领先企业发展为自己的客户,如互联网行业的盛大,通讯行业的华为,家电行业的海尔,工业客车行业的宇通等等。
刘峰介绍说,很多中国企业目前做得非常好,但不排除客观原因是这类企业由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垄断,才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在承认其经营的有效性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其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国际化,很多公司都谈国际化,他们或者是不满足于目前的国内市场份额,或者要到国际上获取更多的资源。但是,这些企业现有的管理团队可能适合国内的市场,但并不适合国际市场。“这个时候他们就有了对人才的需求,就要到国外去请人,在这种情况下,猎头公司就能够发挥作用了。”
刘峰坦言,国有企业是猎头公司较难打入的领域,他们从基层员工到管理层都是自己招聘。科锐的工作人员在和国企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国企人事部的负责人实际上是听说过猎头业务的,但是他们不清楚应该由谁来决定聘请猎头公司,以前也从未尝试过。他们的招聘流程跟猎头公司的业务流程不对接。
但是,刘峰认为,目前来讲,国企特别是央企高层主要通过国资委直接任命,但是一些操作性的职位,或者一些技能型的职位,比如财务主管、内审监控等,这些职位如果通过猎头公司来寻找,成功率应该非常高,能扩大候选人的来源,把筛选的过程专业化,对候选人各方面的判断和评估可能更科学化一些。
刘峰同时透露,国企的高层通常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也有极高要求,比如IPO找摩根斯坦利、高盛,审计服务找“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这对科锐来说也是刺激与鼓励,希望能通过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与国外顶级猎头公司展开竞争。
在民营企业领域,科锐从2000年就开始涉足,而国内民营企业的猎头业务需求也有自身的特点。比如说,国内相当多的民营企业都有“家族式”背景,或者“家长式”作风,这也给猎头公司展开工作带来了不少障碍。
如今,虽然科锐咨询已经将自身业务扩展到RPO(招聘流程外包)领域,但作为基础的猎头服务依然占到公司总业务量的77%左右,而上世纪90年代末曾与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齐名的科锐人才网,现今也几乎专注于为猎头业务服务。刘峰介绍说,下一步,科锐的目标是争做国际猎头行业TOP10,而其中的关键,就在如何在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客户方面寻求突破。刘峰说,这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一方面,国内企业对接上猎头服务,对其国际化和管理提升不无好处;另一方面,这也是科锐保持领先,并迎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点。
“目前,国内企业的这个蛋糕,很多猎头公司要么还没有发现,要么是发现了却不知如何抓住这一机会。科锐如果能在国内企业客户方面有所建树,实现国际猎头行业TOP10的目标就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