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怀清临危受命,颇具凝重而又悲壮的色彩。这位年轻厂长的到来,给这个处于困境的乡镇企业全体职工,带来了希望。
他带领员工们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竞争中开拓市场求发展,使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路子越走越宽。由于业绩显著,2000年经张家口市政府批准,赤城县有色金属选矿厂在先后兼并几个小矿石加工厂后,组建起了“张家口铅锌集团”,马怀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马怀清的务实作风有了施展的平台,他说:“只有落后的老板,没有落后的员工,老板就应该想到前面、做到前面。”他没有把“以人为本”当作口号来喊,而是在全公司上下认真地实施,企业的精神风貌迅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借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马怀清又先后兼并了赤城县青羊沟采矿分公司、选矿分公司、万泉寺银金矿分公司、龙门所选矿分公司、赤峰阿鲁科尔正旗龙钰矿业分公司、怀来矿产品经销分公司等七个成员企业,一举形成一座现代化矿业集团。几年中销售收入由最初的几十万元到2005年迅速突破1.5亿元大关,年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年人均创利税近5万元,并成为河南豫光金铅(6.8,0.02,0.29%)集团、东北葫芦岛锌厂在华北的原料供应基地。
企业做大了,人员也多了。这无疑给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马怀清深知位置决定大脑的道理,用什么来管理现代化的企业?就是首先要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于是,马怀清在繁忙的管理工作中先后到河北大学、天津财经学院学习工商企业管理。他又到清华大学“高级职业经理人研修班”学习MBA课程。放宽眼界,马怀清把自己的企业以全球经济为参照,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在学习中他写出了《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论文。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铅锌集团又在2005年适应改革潮流,改制为赤城县龙兴矿业有限公司。
春华秋实,现代文明的种子,一旦入土,便生出绚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并蒂莲,这就是马怀清的“龙兴效应”。
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为龙兴矿业公司的发展带来了转机。从公司开支看2004年管理费用比上年降低百余万元。到2005年底全公司的经营额已达1.5亿元。
马怀清正是在学习中掌握和领会了创新概念,并将“发展,创新”作为企业的灵魂。他说: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事。他正是通过在清华大学研修班的学习更新了自己的观念,把握了创新发展的精髓。他运用《序列论》这一既是哲学观点,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和管理方法理论,在内蒙古新矿点的具体操作上加以运用。正如兵法所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新矿点调查研究,在三家竞争该矿点“探矿权”的谈判中,由于事先掌握新矿点第一手材料和对其他两家企业经济技术实力的了解,他投入200万元,作为竞标定金。按招标方规定,如竞标不中这200万元将不退还。起标价从1500万元一直攀升到4600万元。马怀清在竞标谈判中最终仅以1600万元竞标成功,取得了探矿开发权。工人们就是从他不断创新的工作中看到了公司发展的希望。
铅锌矿选厂要求的矿石入选品位不得低于10%,只要入选不足10%品位的矿石,企业就会赔本,这样低于10%品位的矿石就得全部扔掉。同时,由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选矿指标也非常低,铅平均回收率只有75%,锌平均回收率只有78%,最可惜的是矿石伴生的金、银金属根本不能回收利用,实际上等于把大把大把的钱往尾矿库里流。
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马怀清“科技兴企”,经过四十多天的技改创新,一项大型技改工程终于圆满完成了。这次技改不仅使原车间的选矿能力翻了一番,而且在整个技改过程中穿插进十多项技术创新,充分考虑了对伴生金、银、铜等金属的回收和利用,从而大幅降低了产品的固定成本,使企业效益显著增强。入选原矿的品位要求,也由以前铅锌矿石最低10%,降到2%,同时铅锌的回收率也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如今,选矿车间生产的铅精矿平均品位为60%,锌精矿平均品位为53%,铅回收率可达88%,锌回收率可达86%,这些指标在企业历史指标中是没有过的,在同行业中也是非常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