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店新开,营业上就碰到了困难。原来,城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熟识的米店,而那些米店也总是紧紧地拴住这些老主顾。王永庆的米店冷冷清清,没有人上门。16岁的王永庆只好一家家地走访附近的居民,好不容易,才说动一些住户同意试用他的米。为了打开销路,王永庆努力为他的新主顾做好服务工作。他主动为顾客送米上门,还注意收集人家用米的情况;家里有几口人,每天大约要吃多少米,估计哪家买的米快要吃完了,他就主动把米送到那户人家。他还免费为顾客提供服务,如掏出陈米、清洗米缸等。
他的米店开门早,关门晚,比其它米店每天要多营业4个小时以上,随时买随时送。有时顾客半夜里敲门,他也总是热情地把米送到顾客家中。
经过王永庆的艰苦努力,他的米店营业额大大超过了同行店家,越来越兴旺。后来,他又开了一家碾米厂,自己买进稻子碾米出售,这样不但利润高,而且米的质量也更有保证。
这时,经营木材业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永庆看到这一点,便毅然决定退出木材行业。
上世纪50年代初,王永庆在赚得第一桶金后,在台湾塑胶产业颓市乏力的情况下,在一片反对声中,他毅然倾其所有投资塑胶,从而获得巨大成功。
当时台湾的塑胶产品竞争不过日本,业内人士都不愿向台湾的塑胶工业投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名不见经传的王永庆,却主动表示愿意投资塑胶业。消息传出,王永庆的朋友都认为他是想发财想昏了头,纷纷劝他放弃这种异想天开的决定。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公然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开办塑胶厂肯定要倾家荡产。
其实,王永庆作出这个大胆的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他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虽然他对塑胶工业还是外行,但他向许多专家、学者去讨教,还拜访了不少有名的实业家,对市场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过。他认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
王永庆没有被别人的冷嘲热讽吓倒。1954年,他和商人赵廷箴合作,筹措了50万美元的资金,创办了台湾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3年后建成投产,但果然如人们所预料的,立刻就遇到了销售问题。首批产品100吨,在台湾只销出了20吨,明显地供大于求。按照生意场上的常规,供过于求时就应该减少生产。可王永庆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扩大生产。这一来,连他的合伙人,也不敢再跟着他冒险了,纷纷要求退出。精明的王永庆,竟背水一战,变卖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买下了公司的全部产权,使台塑公司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产业。
王永庆有自己的盘算,他研究过日本的塑胶生产与销售情况,当时日本的PVC塑胶粉产量是3000吨,而日本的人口是台湾的10倍,所以,他相信自己产品销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过于求,而是因为价格太高,要想降低价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
第二年,他又投资成立了自己的塑胶产品加工厂——南亚塑胶公司,直接将一部分塑胶原料生产出成品供应市场。
事实证明了王永庆的预测是正确的。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销路自然打开了。台塑公司和南亚公司双双大获其利。从那以后,王永庆塑胶粉的产量持续上升,从最初的年产1200吨,发展到现在100万吨,使他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
回马枪创建化纤公司当台湾企业界一轰而上角逐于木材行业时,王永庆果断地转向了塑胶行业。
可是,当他在塑胶行业站稳脚跟之后,却又以独特的眼光,去关注他当初赚得第一桶金的木材行业。
王永庆看到,由于台湾木材销路好,商家大量砍伐,可是他们要的只是树干部分,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树枝,都被白白地抛弃而浪费了。王永庆想,台湾的棉花产量严重不足,一直靠进口来补充,如果利用废弃在山上的树枝丫制造人造纤维,以替代天然纤维,一定会有发展前途。
经过考察论证,1964年10月,王永庆开始创办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两年半以后,台南新化八卦山下矗立起了一座新型的工业城,成为当时世界首创的连贯作业的人造纤维工厂。它使大量过去被抛弃的木材废料变成了纺织纤维,既节省了外汇,又降低了成本,为台湾纤维工业发展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而台塑、南亚、台化三大企业,使王永庆在当时台湾50家大厂商中名列第三。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王永庆的产业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包括16家法人公司,拥有员工4万多人,股东10万人,每年的营业额高达1650万新台币。
钢铁业并非台塑集团的相关产业,而投资背景也恰恰是在全球资金链吃紧的年代,这似乎有悖“多元化”经营的原则。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这么巨大的投资是在越南落后的基础水电港口设施、高涨的劳工意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越南钢材需求量直线下降等因素,让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和印度塔塔等钢铁巨头望而却步的情况下,王永庆又做出了“逆向而行”的惊世之举。
王永庆“逆向而行”入越投资建厂,重要的因素,不但获得了越南政府永久性减税10%的优惠政策,而且还可以就近利用越南较为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台塑走出去直接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的战略调整领先了同行许多步。这是王永庆的精明之处。
该钢厂坐落在越南中部的河静省,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后,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超过目前宝钢的产量,将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六大的钢铁厂。据悉,第一期工程投资金额高达81亿美元,预计2011年完工投产,钢品年产量将高达750万吨,供应越南和东南亚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