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使中国2008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奥运年,奥运经济的效应会一直贯穿全年。他们根据世界上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的经验和先例,认为奥运会的举办很可能会催生中国汽车社会的快速到来,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撬动作用,奥运经济带来的蝴蝶效应能给汽车销售带来增幅,给冷清的车市带来人气,使原本萧条的车市回暖。
这种观点认为,与奥运密切相关的首先就是其倡导的节能环保的精神,带来了汽车排放标准的提高,对相关节能环保车型起到了拉动作用。根据“绿色奥运”承诺,赛事期间所有接送运动员的车辆、奥运场地使用的特种车辆以及部分公交车辆等,都将使用电动汽车。据有关专家预测,2008年,北京市场的电动汽车的需求量将达到20万-40万辆。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促进了生产厂商在技术上的全面升级,在奥运前夕,长安、奇瑞等混合动力车型已经开始小批量行驶在北京的街头,这是个很强的示范作用。
在奥运期间,车市商机多多,如何借奥运“东风”,展现自身汽车品牌实力,吸引消费者眼球,是各知名汽车企业的重头戏。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即将购买到品质更高、对环境更有利的产品,从而使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抵消油价高涨、通货膨胀等外部环境对汽车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这个层面上讲,奥运对车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真正要买车的消费者,也不会因为奥运会举办就取消购车计划,至多是提前或推迟购车而已,由于8月推迟的购买力可能集中在旺季的9、10月份集中爆发,到时反而可能造成一个销售高潮。
另一种声音是,北京奥运会对中国车市将造成负面影响。
一是“注意力转移说”。今年8月前后,奥运会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人们对车市的关注度自然会降低,尤其是北京地区和周围城市的人,将把注意力和资金大部分投入到观看奥运会上。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汽车厂家在奥运会举办期间都计划减少营销活动,销量肯定会受到影响。
二是“限行说”。奥运会期间,道路拥挤,自驾游也会很不方便,北京采取“单双号”等道路限行措施,出行都受到影响,谁会赶在这个节骨眼上买车呢?
三是“透支消费说”。为迎接奥运会,举办奥运赛事的6大城市相继进行了公交车、出租车更新,这种透支消费需求之举,会对奥运会后的车市带来不利影响。
四是2008年大量新车为赶奥运会的卖点扎堆上市,将使整个汽车市场价格体系不堪重负,会延续2007年的降价趋势,不断下探。
五是北京为了奥运会提前实行国Ⅳ标准,对某些未达排放标准的车型来讲这是一“劫”。另外,北京等地的汽车厂可能会短期停产,从而也影响部分销售。
第三种意见认为,奥运对车市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没有直接影响,所以无碍大局。要说有影响,也只是暂时和局部性的。
二是其实7、8月份历来都是汽车销售的淡季,指望奥运会的举办能突然大幅度拉升车市来打破这个规律并不现实。就算在奥运前后由于限行等原因,这些城市的汽车市场会暂时出现滑坡,也影响不了大局。即便全国老百姓关注度全放在了奥运会上,对全年车市的影响也不会有多大。
三是说“消费透支”的理论站不住脚。其实为了迎接奥运,许多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更新,早在2005年、2006年就已经开始,事实证明这种提前进行的换车消费行为,并没有对2007年车市的高增长产生什么阻碍。因此,消费透支之说并不存在。
根据过去的经验,奥运会对于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来说影响很大,但是,对于主要靠内需拉动的国家来说就相当有限了。这一点从奥运会对举办国股市的影响中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汽车产业主要依靠的是国内市场的支撑,全国汽车市场受到北京奥运的直接影响有限。因为各地居民收入水平参差不齐,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奥运效应一时还难以波及全国。
第四种声音:奥运和车市本来就是属于一个“界面”上的东西,都是需要消费者的支持和关注,才能兴旺的行业。现代汽车工业在中国才发展了短短二十余年,本来就是软肋,市场也不是十分成熟。把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归咎为奥运会,是一种误判。把2008年中国车市增长的不确定性,归咎于奥运会,更是没有道理。
这种观点认为,奥运首次来到中国,这对于中国绝对是“前无古人”、举国欢庆的大喜事。至于奥运对2008年的中国车市影响是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的一面,现在说还为时尚早。
深入剖析来看,真正对我国汽车市场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决非浅层表现出的那么简单,而是由我国的宏观经济走势所决定的。尽管当前世界汽车市场普遍表现出低迷的景象,但对于国内车市而言,这是块刚被开垦的“处女地”,市场前景广阔。在我国经济仍然呈现上升趋势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汽车市场也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正因为有了这些因素,北京奥运会对中国车市的积极影响肯定也是长远的。据悉,日本1964年奥运会5年后,私家车的销售增加了4倍,8年后增加了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