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全体国民的切身利益,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昨天,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据了解,此次医改的主要任务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近期五项重点改革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医改”新方案新在何处?究竟能给医疗卫生体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普通百姓从中有何受益?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包括医改方案起草者在内的各界代表,全方位解读新方案。
“看病难,看病贵”,提起医院,老百姓总有这样的抱怨。“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市民最关心的莫过于这份方案能否改变这一现状。
昨天,一位省级医院的院长向记者透露,现在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只占医院全部收入的1/4,“在政府投入如此少的情况下,公立医院要想发展自身,只有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而这却大大伤害了患者的利益,使得看病费用居高不下。”据这位院长介绍,近几年来通过网上招标采购药品等一系列措施,“以药养医”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患者在医院进行各项检查的费用却又开始增加。这位院长表示,惟有政府大大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才能改变“看病贵”的现状。对此,他认为“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中虽然提出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但是还不够具体,“道理很简单,医院要发展,但是政府投入又不够,这是一对矛盾”,他表示只有让医院不靠看病人“吃饭”,才能发挥医院的公益性质。
此外,征求意见稿也对医院的收费改革提出一些构想,其中提到研究探索按病种等收费方式改革。省立新安医院院长陈命家表示,一些病种的单病种限价在我省已经实施,“老百姓对此反响很好,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病种实施单病种限价”。他认为,这些现在看来还是“探索”的做法一旦成为“医改”方案的内容,无疑将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发展,会让百姓进一步获利。
合肥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刘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这份征求意见稿已能看出改革的方向和框架,“我认为其核心就是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健康和医疗服务,突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投入”,昨天,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荷叶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陈文胜主任表示,“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将社区卫生服务放在重要位置,这将给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据陈主任介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是维护社区居民健康,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公益性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不能形成盈利。
如果要让这种公益性得到发挥,政府必须重视,加大投入。”
建设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是“医改”新方案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被称为“适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的四大支柱之一。
我省一家著名医药企业的总经理对记者说,“新方案大的框架很好”,但在具体的实施安排、进度上,还有待进一步细化。比如在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方面,方案规定了基层医疗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但这个比例到底由谁确定、药物的品种比例是多少、金额是多少,尚需进一步细化。
在药品的市场准入上,这位总经理说:“原有的注册审批流程,可以说是造成中国药品研发长达10年的浪费。”很多药企把精力放在了仿制而不是研发新药上,研发水平低下,但定价却不低,从而形成一些“灰色地带”。“应该严格注册审批标准,将仿制药的定价压下去,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把真正的新药、专利药扶持上来。”这位总经理如是说。
受卫生部邀请,我国知名健康教育专家、安徽省健康教育所教授祖光怀曾连续3年参与我国医改方案健康教育方面的讨论,“我是从2006年开始参与讨论的,在去年方案大框架基本定下来后,今年又做了一些小的修改。”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近期五项重点改革之一。方案提出,要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祖教授说,方案中提到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但感觉还不够充分。人们一般重视疾病防控、计划免疫等,但健康教育相对“软”一些。“健康教育是预防的重要内容。以防治艾滋病为例,当前就是要通过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改变个人行为、组织行为、社会行为,从而形成防护体系。”祖教授说:“健康教育的效果近期可能不那么明显,不像治疗好某一种疾病那样让人们印象深刻,但它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医药分开,是此次医药体制改革中最大的难点。”国家医改方案编制组核心专家、我国第八套医改方案的起草者之一王虎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方案在大医院的投入机制上,将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运行与药品销售的利益联系,降低药品价格。
提及“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这两大领域,就不能不提到安徽,尤其是芜湖实行的“医药分开”和马鞍山实行的“管办分开”。2008年1月,芜湖市启动“医药分开”改革,由地方财政全额拨款的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挂牌成立,该市8家市属公立医院的药房改名为药品调配中心,并转归药品管理中心这一全额拨款性质的事业单位,实现了“医”与“药”的真正“分家”。此举在全国医药分开改革中尚属首创。
业内人士认为,在医药不分的旧体制下,每家医院都可能存在来自药品的“灰色收入”。“医药分开”则打破了药商与医院、医生之间“以药养医”的潜规则,割断了药商与医院、医生之间的联系。
今年6月6日,马鞍山市立医疗集团挂牌成立,揭开了该市“管办分开”医药体制改革的序幕。它通过将市内多家医院从卫生局划出组建集团,取消医院级别,以积极的人事、分配、经营制度改革举措,让医疗单位迸发新活力,此举被认定为我国医院“管办分开”的重要尝试。
芜湖、马鞍山的探索,为全国的医改提供了一个“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