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慧今年23岁,是长春工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专业是工商管理。还没拿到毕业证,她就已经在袜业园当了3个月的老板了。
今年以来,一批又一批记者来到“中国棉袜之乡”吉林省辽源市,吸引他们的是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的大学生创业工程。何新鹏、李成明等一批大学生在这里的创业经历通过媒体报道,引起各界强烈反响。然而,关于大学生创业,一直有种说法叫“成功是特例,多数是炮灰”,因而记者此行最感兴趣的是,这个大学生创业工程真的符合“全民创业”的概念吗?会不会只适合那些比较有能力的大学生特例?为此,记者特意找到一位外表相对柔弱的女孩子,跟她聊了起来。
“公司开业5天我就开始跑市场,现在河北、山东、黑龙江、辽宁最大的袜子批发市场都被我跑遍了。”
“刚开始确实很难,但是我会一家一家耐心跟他们展示,我的产品质量好在哪里,花型如何不同,也会跟他们谈付款条件上的优惠。最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合作中,我们交货及时,诚实守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东北袜业园为每位创业大学生资助购置10台织袜机,免费培训出10多名熟练工人,免费装修厂房,三年减免房租,第一年免费住宿,并提供25万元无担保贷款作为流动资金。这些大学生自由组合分别注册了公司,对外都是独立法人。但是,10-20台机器的规模显然太小,不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们现在采取的是3+2模式,就是五个公司联合起来干。”刘燕慧说。常乐袜业是刘燕慧和刘冰2个女生的组合,为了优势互补,她们和雪人袜业的3个男生形成联合体,共同研究生产、管理模式,统一采购原材料,一起探讨工艺,一道商量成本核算,同意跑销售,财务上分开,发挥联合创业的优势。
“那你们五个人如何分工,利润怎么分成?”记者很好奇。
“财务规划、质量管理、人事安排、市场、协调,我们五个人各自负责一方面。我就是负责跑市场的。因为这些工作对公司运转都很重要,所以利润平分。”瘦小的刘燕慧说。
“你为什么选择跑市场?其他人干什么都是自己选的吗?”记者追问。
“都是自己选的,其实公司运行了两个月,我们大家都逐步了解了自我,也开始发现其他人的长处都在哪一方面,自然而然就确定这种分工了。”
“我跑市场见得多,一般由我提出设想,我们有一个专门的保全工,会照我们的想法设计出来不同的新样式。”
刘燕慧则回忆说,“年前我就来这里应聘了,当初我们一起来的几十个毕业生,都是冲着招聘车间主任的消息来的。后来只留下来我们8个人。”
“我们来了以后,园区让我们谈梦想,我们提出来想创业,这与园区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就搞了这个创业工程。其他人就都走了。”
“是的,因为我们有创业的梦想,而且觉得有好政策和园区的扶持,我们只要踏踏实实干,肯定能成功。”
“听说园区提供的设备会收取10%的利息,觉得高吗?”
“的确不低,但是想想园区替我们每人担保贷出80-90万,承担着很大的风险,收这么多还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