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由于蒙牛的良好表现,摩根士丹利等3家金融机构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比例虽然减少了,但是股票价值却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蒙牛管理层虽赢了“对赌”,但经历也比较惊险。蒙牛2004年收入和利润均高速增长,但当年末应收账款的增幅超过80%,高于主营收入的增幅,达到1.79亿元,而2003年末的应收账款仅为9444万元。为了使业绩高速增长,蒙牛采用了更为宽松的销售回款模式,承担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6月10日,蒙牛股票香港上市,股价高开高走,全日以4.875港元收市,较招股价3.925港元高24%,成交金额达16.91亿港元,占香港联交所总成交额12%!资本市场对蒙牛表现出高度认可。
很多快速成长企业在学习蒙牛的财技,但与国际资本的豪赌只是蒙牛财技的冰山一角。如果看看蒙牛在资本运作上的一系列经历,就会发现,蒙牛财技更多蕴含在一种“舍”与“得”的大气之中。
企业创立之初,最难解决的往往是资金和人才问题,而这些却是牛根生最早解决,相对于其他企业也是解决得比较容易的问题。牛根生回顾早期创业经历时说,“可能我在伊利就喜欢给下属发钱吧,名声在外!”在伊利时,牛根生的最高年薪曾达到108万元人民币,但他给部下买房、买车,经常拿出来一部分和大家一齐分享。“这也算人情投资吧。所以,我一说办公司,大家都觉得把钱交给牛根生放心得很。”牛根生不仅召集来一批优秀的人才,在这批知根知底的人的带动下,他们的亲戚、朋友、有业务关系的人也开始把钱投给蒙牛。公司注册5个月后,募集资金已达1398万元。
蒙牛式财技还表现在蒙牛的老板并非蒙牛富豪团队中最有钱的,在外人看来,蒙牛的第一股东自然是牛根生,事实上牛根生只是蒙牛的小股东。持股比例最高的,是广东潮州印刷商人谢秋旭,身家已超10亿港元。一直到蒙牛上市,很多人才发现蒙牛上市造就的最大富翁不是牛根生。事实上,蒙牛是所有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中,公司董事长股份最少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领悟到牛根生的“舍得之道”,也就没有真正理解蒙牛的财技,和对赌协议之后的智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像蒙牛这样的“对赌”大戏,在中国已经陆续出场,但并非都有好的结果,永乐与摩根士丹利的对赌协议,就为永乐被国美吞掉埋下了伏笔。永乐明显对本行业的发展,对本公司的发展潜力和能力缺乏足够清晰与客观的认识,过于乐观。接下来,即将赴海外上市的太子奶集团,也签订了类似的“对赌协议”。资本如同企业发展的猛药,不是治病便是伤身,学习蒙牛的资本运作经验更多的应在于其“财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