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主要是催收、法律诉讼、以物抵债、呆坏账核销等。与资产管理公司相比,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太少、受限太多,其中包括财政部在呆账核销方面的严格限制。有些银行用抵债资产拍卖的方式处理不良资产,虽然声势浩大,但通常只能处置不良资产中的很小一部分。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抵债资产量只有1000亿元,在1.8万亿元不良资产中占比很小。
更加市场化的方向来自于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方面。2014年初,财政部下发了《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版)》,放宽了银行呆账核销的标准。此举是希望市场能够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质量下降的状况,及时给予中小银行核销规模较小的不良贷款方面的自由度。与体制内的制度放松相对照,商业银行的部分不良贷款被体制外的影子银行体系吸收了,例如信托和券商理财,成为银行为到期不良贷款进行表外再融资过程的关键环节,一部分贷款没有被借款人偿还,但是却被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给偿还了。
更多更广泛的市场化创新举措,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取得更多的灵活性。地方版“坏账银行”的成立比十多年前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更加具有针对性。第二批地方版资产管理公司(AMC)五家试点牌照近期出炉,分别是北京国通、天津津融、重庆渝富、福建闽投以及辽宁国资。此前,第一批五家地方版AMC试点分别为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和上海。在多家上市银行三季报中可以看到,从区域上看,不良贷款集中爆发地从长三角蔓延至华北地区和珠三角。从银监会2013年年报数据来看,北京、天津、重庆、福建、辽宁五地的不良贷款余额规模在全国分别位列第8、第14、第24、第6、第7,此次批准设立试点的省份饱受不良资产困扰。
向外资出售可能是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另外一条创新之路。银行的不良率降低其实可以通过扩大分母也就是资产规模来实现,在实现不良率和余额同时下降的国有大银行中,分母(资产规模)扩大是一个因素。因此,尝试向外资出售不良资产是一个解决途径。全球不良资产解决方案公司总裁曾经在“2014年中信里昂证券中国投资论坛”上表示,“把坏账交给国有的AMC处理并没有真正把不良资产卖出去,需要寻找外部的资本来化解和处置不良资产”。国家曾经批准过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向摩根士丹利招标团及高盛出售账面价值总计128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并组建合作公司共同处置。这一尝试可资借鉴。
除了银行自身的传统核销模式、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地方版AMC和对外界机构进行出售外,市场化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还可通过拍卖抵押品、部分减免贷款、债转股、证券化等多种市场化方式和渠道来共同发力。根据目前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实现不良资产处置充分市场化需要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一级批发商、二级分销商和众多的最终投资者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