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央行继续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框架下,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在各项措施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从2009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杨青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2010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上季度末低4.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4.1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比上季度末低5.3个百分点。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2%,增速比上季度末低3.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同比少增2.7万亿元。
“货币总量增长虽呈逐步放缓态势,但m1增速连续10个月高于m2,说明货币流动性仍相对较强。2月份以来,月度贷款增量基本维持在6500亿元左右,金融机构贷款增速逐步回稳,投放节奏更趋均衡。总体看信贷增长走势符合调控方向。”杨青丽说。
在新世纪以来经济形势“最复杂的2010年”,上半年我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适度,无疑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货币信贷环境,而这离不开央行对各项货币政策措施的综合把控。
我们看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市场预期稳定,在二季度,央行灵活掌握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和节奏。面对第二季度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剧、金融机构年中监管指标考核、新股发行等多种因素带来的银行体系流动性短时波动加大的新情况,灵活安排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和节奏,实现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适度。根据货币调控的需要,央行于4月初适时重启3年期央行票据发行,与1年期以内的操作品种相配合,在操作中以央行票据发行为主、短期正回购操作为辅,不断优化操作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
同时,为了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央行分别于2010年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10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以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适时适度对冲了银行体系部分过剩流动性,政策实施后,市场流动性仍可满足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虽然我国当前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从报告通篇来看,其对未来经济前景总体谨慎乐观。在外部环境方面,虽然认为存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不确定因素,但“全球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在国内方面,“主要指标继续回升或出现一定程度回稳,总体仍处在较高的水平上”。
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又要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宏观调控要求和实体经济部门的信贷需求,安排好全年贷款投放的进度和节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为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并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我国货币信贷政策的目标是保持适度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左右,人民币新增信贷规模7.5万亿元左右。商业银行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努力把握投放节奏,保持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杨青丽告诉记者:“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就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