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上海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解读其“小微企业”战略。
“今年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全年目标为余额1000亿元,争取在5年后小微企业业务的比重提升到25%以上。”洪崎表示。
其实,民生银行今年总的贷款规模为新增2000亿元,而其中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新增计划则已经占到了60%。尽管对于事业部制改革本身,市场或许仍存有争议,但小微业务的发展或多或少反映出这些改革效果。
洪崎介绍,就在2009年银行将天量信贷砸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大型企业上面的时候,民生的改革恰逢关键时刻,其时战略方向之一已转向小微企业,危机给民生银行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期,使其形成错位竞争,成功推进自己的预先设定的战略。
从数据上看,截至目前,“商贷通”累计投放贷款1400亿元,贷款余额超过800亿元,累计支持小微企业6.5万家,直接使30万从业人员受益。
当然这并不只是巧合。民生银行从2008年大规模开展事业部制改革,一向不受重视的“小微企业”开始成为民生银行分支行发力的根本,这除了优化了业务结构之外,另一个好处就是很大程度上为避开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和房地产风险埋下了伏笔。
在洪崎看来,银行业目前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信贷和产能过剩三个方面。得益于事业部制的改革,民生银行分支行层面都无权经营这三个层面的信贷,而事业部无论在专业能力、风险防范能力还是产品设计能力都有更多优势。
“根据我们的压力测试,如果房价下跌30%,基本没有影响,如果房价下降40%,会产生一些影响。总体而言民生完全能够承受新政策的调整。”洪崎说。
对比一个数据,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窥探出“民生转型”的更多端倪。
“目前商贷通的不良贷款率仅有0.08%,仅上半年就新增2万客户。”洪崎说。同时,银监会的数据则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银行业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30%。
0.08%与1.30%,面对这样一个结果,不免困惑,因为一直以来,小企业融资需求普遍具有“两高一难”(即风险高、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特点,坏账率也远高于其他贷款。
洪崎解释说,之所以不良率要远低于平均水平,主要是现在所选的“商贷通”企业是按照商圈来选择,相对来说是小企业中较好的企业,同时,企业毕竟还有抵押物,企业一般不会为了几十万元的贷款而把自己的信誉丢了。
同时,对于风险的控制手段则是民生银行保持“商贷通”低不良率的另一个法宝。他认为,中小企业的贷款和信用卡有相似之处。“小企业的风险控制主要是靠系统,完全靠人来控制风险并不现实。”洪崎表示,现在民生银行的信用评分系统、行为评分系统都已搭建完成,正在测试之中。
在宏观经济走势再次面临不确定性的同时,市场对于银行业未来的运行也开始面临着分歧。
洪崎认为,尽管中国正在从原来的出口导向型开始向内需支撑型转换,但是中国经济整体的基本面依然较好,加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依然还有巨大的需求,目前尚未到讨论整体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时候。
洪崎认为当前主要是如何把握宏观经济的风险,保持中国经济整体的稳健、持续、健康增长,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这个把握好了,银行业并没有系统性风险。
“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风险,但以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实力及风险管理能力,则完全可以应对这些风险。”洪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