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苹果在中国台湾地区的网站上对某款电脑标价仅相当于正常售价的约40%,苹果在几小时后纠正了错误的标价,但那时的订单已超过20万台。消费者对此强烈不满,纷纷要求按照下单时的价格出货。
此前,卓越网等一些购物网站也发生类似标错价的事件。消费者的惊喜大多只维持了数小时,这些网站随后删除了“错误”订单,并解释为“内部IT系统故障造成,并非真实的促销信息”。
很难分清楚到底是“低价促销”还是“标错价格”。有消费者说,很多商家其实是在耍弄消费者。
有内部人士说,现在,很多购物网站动辄推出“1元秒杀”、“限时抢购”等促销活动,目的在于以很低的价格来吸引用户,短期内迅速提升网站访问量。但是,如果订货量太大,网站又可随时以“标错价格”为由终止促销活动。
“错价事件”折射出很多企业的诚信问题缺失。面临类似危机事件后,不少商家或网站首先采取的做法就是,突然让商品以“缺货”、销售网页“不存在”的方式消失;其次,商家迫于压力后就会以系统价格出错答复消费者;如果事情闹大,商家就会发出致歉信。
不过,也有不少国际大公司善于把“内部系统紊乱”造成的劣势转化为 “对商业信誉负责”,比如戴尔公司发生错价事件后,也承诺按该错误报价出货。
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庆国表示,价格标错是商家自己疏忽,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继续履行原订单。但是,除了设定了销售期限的合约,如果价钱相差太悬殊,卖方也可申请撤销合同。
孟律师认为,消费者维权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取证,因为购物网页随时可以修改和删除,消费者应去公证。
另外,一些商家往往以网站约定为由,拒绝对消费者进行补偿或赔偿,但这些条款不一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