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开始关注车子油耗表明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由公费消费为主转向私人消费为主,轿车开始大量进入家庭,车子油耗和车主的利益息息相关,油耗不再是一个与开车人无关的问题;第二,能源紧张,过去国际油价很低,大约几美元、十几美元一桶,国内汽柴油价格更便宜,一元多钱一公升。现在的油价涨了好多倍,最高到过149美元1桶,车子烧油人们感到心疼了,不再无所谓了。
能源紧张且价格昂贵,油耗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但车子油耗标准完全由厂家说了算,消费者无从辨别。而车子出厂标明的所谓“标准油耗”,是指在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油耗,即90公里等速行驶条件下的油耗。我们知道,车子实际驾驶中的工况油耗非常复杂,不仅与车子本身性能密切相关,与道路条件、甚至与开车人的驾驶习惯都有很大关系,消费者当然不可能总是匀速驾驶,也就无法检测厂家表述的油耗是否真实。因为只能是企业说了算,于是一些厂家就开始做手脚了,把车子油耗标的很低,自称自己的车子如何如何省油,诱惑消费者购买。
一些厂家的这种做法也导致市场上不公平竞争,老实人吃亏,实事求是标出实际油耗的车子,可能不被消费者选择,弄虚作假的人占便宜。
政府管理部门当然有责任进行市场监督和管理,最近国家工信部公布了近6000个车型的实际油耗数据,与厂商公布的油耗出入较大,就说明企业在油耗上弄虚作假的情况比较严重,消费者的利益已经受到很大侵害。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当然不能仅仅是公布油耗,还要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发现了不诚信企业,就要有相应的处罚,只有严格执法,对这种企业形成威慑力,它们才不敢弄虚作假,市场才可能逐步规范,让消费者真真能选择到自己所喜欢的车子。
有人对工信部公布的油耗数据依然不予信任,希望能出台一个“第三方标准”。理论上讲,最好的“第三方”就是政府,政府是最有可能超脱企业利益的机构,在市场上应该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应该做到公正、诚信,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政府部门的诚信,“工信部”,既应当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应当是“公平”和“可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