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而言,信用表现为言而有信的一种精神状态和风范。从狭义而言,信用指的是
以偿还为条件、以时间和频率为特征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本文的概念依上下文而确定,在大多数场合指的是第二种定义。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700余位居民进行的访问调查,得出如下结论:个人所得税逃漏税现象严重、现行个税调节功能不够。调查中,分别有33.4%、18.2%的受访居民承认只缴纳部分个人所得税或完全未缴纳个人所得税,两者合计51.6%,是完全缴税者的2.1倍。无论从纳税自觉性或法制观念来看,都显得不成熟。有些地方政府只重视引进资金,而忽略了放水养鱼、养鸡生蛋的道理。而良好的政府信用使得江浙经济快速发展,例如苏州市的外资引进已经跃居全国第一,gdp增速位列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之首。
形成我国信用环境现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以为,除了一些机构和人员的素质不高、涵养不深以外,最主要的还是以下两大方面的原因:制度性原因和文化历史性原因。
制度性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国有企业和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权主体缺位的现象,地方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行使国有产权,干预银行贷款,银行资金被当成财政资金使用。其次,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官本位观念的影响。官本位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精髓是不一致的,因为前者强调权力和地位,强调资源分配的计划性和主观性,而后者强调契约与个体的平等,强调自愿协调性和客观性。再次,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大量法制不健全的现象。
文化历史性原因表现为信仰的缺失和关系哲学的滥用。中国传统社会讲究“贵人提携”。关系和人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基于关系与情感基础上的关系放款和人情放款极难得到协议、契约和法律的保护,互相帮助必须建立在坚持原则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要重塑信用环境,企业之间、银行之间以及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法规和契约的基础上,真正建立法治社会,这样社会商业交易将更为顺畅,各方权益将得到保障。同时,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信用破产惩罚机制或个人信用与商业信用挂钩机制,发挥社会信用的效力。
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是良好信用环境的标志。据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利用征信系统,大银行客户的违约率可减少41%,小银行可减少78%。据《金融时报》报道,发达国家大中银行的个贷占总贷款比例普遍在50%以上,中国平均水平不到10%,发展空间巨大。
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于2004年12月中旬开始试运行,并在北京、重庆、深圳、西安、南宁、绵阳、湖州等七城市对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开通联网查询。今年年内,央行将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这意味着,我国公民的个人信用即将有一份“全国记录”。
目前我国征信领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个人征信数据分散,开放程度很低,因此政府必须对有关征信公司的经理人员及其业务状况进行调查和资格认可;第二、信息的获取没有经过有关人员认可或法定批准程序,而在国外,这是违反个人隐私法的;第三、由于缺乏现代信用意识,人们并没有将信用看做商品,因而对信用产品的社会需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