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去年8月,当农行重返农村,与当地企业法人共同设立这两家村镇银行时,行内有人直言:村镇银行开业赚不赚钱是个令人担心的问题。
今年初,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曾披露,到去年底,村镇银行已有91家,相当数量的小型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突破了盈亏平衡点,开始赚钱。
事实胜于雄辩:服务三农与盈利不矛盾,村镇银行能赚钱,农民信用经得起考验。
有一种误解,认为穷地方农民没有抵押物,根本没法搞金融。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以及今天中国遍地开花的村镇银行则昭示,越是贫困地区,越是穷人,越可能迫切地用合法经营改变命运,也越懂得信誉的可贵。
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经棚镇,从北京读完大学回乡创业的刘雪华是个人见人夸的能干娃。去年,雪华建起了经棚镇牧野生态农牧基地,专门养殖野猪。经过半年多经营,经济效益日渐显现。周边农户看到养野猪有赚头,就成立了农牧民联合商会。
为扩大经营规模,雪华代表商会四处寻求贷款。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细致考察了野猪肉市场需求后,向22户有养殖经验、信誉良好的会员农户发放联保贷款44万元。
“农牧民不缺想法、不缺力气,就是缺启动资金。村镇银行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借了钱就要讲信用,回了本一准先把贷款还清!”对于还本付息,野猪专业户们自信满满。
农民的信用并非只是良好的愿望,而是有一些创新的模式作保障。
上世纪末,基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收入低风险大的判断,国有银行纷纷撤离。随之而来的是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困境。为给农村金融“补血”,银监会2006年底在四川、内蒙古等六省(区)进行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农村金融试点。
次年3月,在国定贫困县、金融服务稀缺的四川仪陇,中国第一家村镇银行诞生了。仪陇没有辜负激活“三农”发展的众望,与穗发亿农资公司开发了“经销商+穗发亿公司+银行”的模式,向69个乡镇农资经销商提供种子经营专项贷款,为农资、农产品流通提供信贷支持。截至今年5月底,这家银行存款余额达1.35亿元,贷款余额6465万元,实现税后利润30万元。
又如在担保方式上,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摸索了一条公务员保证担保、农户联保、农业龙头企业保证担保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路子。
看好中国9亿农村居民金融市场的还有外资银行。中国农村对它们而言是个没有理由错过的“金矿”。汇丰银行已在中国内地成立5家村镇银行。7月8日,内蒙古和林格尔渣打村镇银行宣布其无抵押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正式启动。第一笔贷款已审批成功,发放给当地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