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村社会信用体系是破解农村资金“贫血”的关键。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农村现实普遍存在资金“贫血”问题,使得农民贷款难,尤其是生产流通大户和龙头企业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资金支持,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南平市有关部门在调研中分析农村金融存在的矛盾主要有三个:一是农村资金城市化与扶持农业资金萎缩的矛盾。二是农业生产高风险性与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弱的矛盾。三是农村信用体系缺失与农村金融发展环境的矛盾。
南平市紧紧抓住诚信建设这个关键,及时打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这个体系,就是努力形成一个公平合理、有序长效的规则和环境,保护农村生产主体农民和农业金融支撑农村信用社的积极性,共同开启社会创造之门,取得“双赢”的结果。
引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南平市十分注重党委、政府在农村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解决农村信用问题放在“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强调联手合作,整体推进,勇于创新,坚持不懈,扎实工作。
首先,加强政府自身诚信建设,是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前提。近年来,南平市注重依法、守信、效率、服务,围绕“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目标,出台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每项工作都注重落实兑现,明确提出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党委和政府,决不允许搞短期行为和失信于民。如近年通过减负工作,使全市农民减轻各种负担达2.7亿元。农民群众从这些实际利益中真正看到我们各级党委、政府是“一诺千金”,言而有信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建设信用体系的信心。
其次,加强农村信用文化建设,为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其核心是在农村逐步树立现代文明的理念和价值观,形成一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生态。南平市制定下发《南平市“信用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充分利用主流舆论的导向和感召力加以引导,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在农村广泛宣传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必要性。通过社会信用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把普法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农村逐步形成诚信文化氛围,增强农民群众对诚信的认知感、认同感,进而共同参与农村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在农村信用文化建设的另一方面工作是培养造就一批诚信建设的骨干力量,南平市在2002年5月对全市600多名下派村支书进行了金融知识的系统培训,同时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对全市村委会主任以上干部普遍进行轮训,使农村诚信建设有一支较高素质的骨干队伍在有效地推动。
第三,创新农村社会信用机制,是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灵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信用必须建立利益牵引、互利互惠、易行长效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