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孔利明创新的脚步却愈行愈快。1996年,孔利明的专利仅4件,如今其个人职务发明专利已翻了20多倍,达98项。今年,又有10个项目申请专利。不仅如此,他的发明还由小变大,范围也越来越广。
在社会活动中,孔利明结交了许多朋友,获取了大量信息,许多创新灵感就是在交流中闪现的。
2003年初,在宝钢的一次统战会议上,孔利明在与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员交流时得知:研究院有一台抗氧化剂高温(物性检测仪,在高温下工作时,探针无法自动定位,影响工作效率。听了对方的“苦经”,爱管闲事的孔利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天,他到实验室仔细了解情况后,十分自信地说:“让我来试试。”
3个月后,一台孔式高温物性熔面自动定位仪诞生了。该仪器不仅弥补了原有检测仪的技术缺陷,还使工作准确度整整提高了60倍。
孔利明的名气响彻宝钢内外。这些年来,来函、来电、通过网络,甚至登门向孔利明求教的人越来越多。每当有人来求教,孔利明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尽量满足。
有人提醒他:帮助了别人,可别荒废了自己。对此,孔利明自有想法:与创新者交流,我能学到许多东西。
前几年,宝钢分公司运送铁水的鱼雷罐车偶发机车出轨事故。孔利明受创新团队的启发设计出几个方案,最终解决了难题。如今,一提到这事,机车司机们对孔利明的设计方案仍赞不绝口。
有一阵子,一些不法分子驾驶舢板企图偷泊宝钢分公司成品码头行窃。对解决这一问题,刚开始孔利明心中也没谱。在与创新小组成员交流时,孔利明受到了启发,很快设计了一个构思奇妙的方案。这一发明获得了中国发明展金奖。
10多年前,孔利明的发明创造仅限汽车行业,如今他的创新道路越走越宽,铁路、码头等都留下他的足迹。
马迹山港区绵延几十公里的原料输送带最怕遇上尖锐的金属物,一旦被撕裂割断,整个输送带就无法工作。去年,宝钢分公司运输部为保障码头运输安全,专门设立了《高速输送带金属物去除系统》科研项目。孔利明承担了这一重任。
码头对孔利明来说是陌生的,如此规模的项目孔利明也是第一次接手。同时,马迹山港的高速输送带机组具有长、宽、快的特点,且又地处环境恶劣的海岛。这个项目对孔利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攻克难题,孔利明几上马迹山港,与创新团队一起结合港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作业、设备特征,以现有技术为基础,制订了一套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建起了一道国内最完善的散货料高速输送带“防火墙”。该项目的开发还形成了多项具有宝钢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组和技术秘密。
大量社会活动、去基层做辅导、接待创新者求教……孔利明留给自己的工作时间大幅“缩水”,那么一项项的创新成果如何完成?
“晚间工作效果极佳”。白天要处理各种事情,晚上没人干扰。对孔利明来说,别人下班回家时正是创新工作的开始。最近几年搞的许多课题都是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完成的。
10多年来,孔利明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对物质生活要求很低的孔利明,为节省时间,常常靠方便面和饼干充饥。
孔利明工作起来总是忘了回家的时间,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家常便饭。热心的宝钢分公司三车队的驾驶员师傅到点总会提醒他一下。这时,孔利明才想起该回家了。
常有人问孔利明:“功成名就了,干啥还这么拼命?”孔利明的话总是那一句:“宝钢给了我这么多荣誉,配备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不把握好现在,不尽力工作,对不起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