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得到最相关专利文献118 篇(不包括产品加工及后处理技术),其技术分布领域如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对虾养殖技术中,综合养殖技术、饵料技术、消毒防病技术及诊断检测技术发展较快,分别有36 项、32 项、23项及21 项,占据了养殖技术的绝大部分;而育种技术的发展则相对较慢。
育种技术涉及三倍体育种、无病毒育种及转基因抗病育种。其中三倍体育种技术(公开号:CN1177437A)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这项技术2001 年12 月26 日获得授权,专利权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非常遗憾的是,该项专利权到2003 年11 月5 日因费用原因已经中止,由此可以推测,这一技术在养殖中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无病毒育种涉及亲虾或虾胚的脱毒育种,其目的在于获得无病毒种苗。转基因抗病育种技术目前在我国只有一项,即通过转入抗病相关基因进行草鱼、对虾抗病育种(公开号:CN1229137A),这项技术于2002年10 月30 日获得授权,专利权属于湖南农业大学,这是目前检索到的国内外已经公开的唯一一项涉及对虾抗病育种的专利技术。
在诊断检测技术中,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有以下几类:白斑杆状病毒的检测技术13 篇,内容涉及白斑病毒的PCR 检测、单链抗体金标检测、复合点杂交检测及复合多聚酶链-酶联免疫检测;桃拉(托拉)病毒检测技术2 篇;白斑病毒及桃拉(托拉)病毒同时检测技术3 篇;弧菌检测技术3 篇(溶藻弧菌、创伤弧菌、河流弧菌);血淋巴光镜检测技术1 篇。在这些检测技术中,除一篇来自我国台湾地区外,其他均来自国内大陆地区。
消毒防病技术涉及养殖池的消毒、水体过滤、病毒预防装置及方法、防治药物等。在防病药物中,以防止病毒病的中药为主,也涉及一些免疫增强剂。其中一项药物病毒针对性较强,由大连理工大学申请:一种防治对虾病毒病的卵黄免疫球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公开号:CN1583792A),该专利申请目前尚处于复审阶段。自1974 年Couch报道了第一种对虾病毒以来,共发现了20 多种病毒或类似病毒颗粒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如研制了药物“净水灵”、“虾康一号”以及抗病毒符合疫苗等。鉴于当前对虾病毒,尤其是白斑病毒对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危害,而病毒针对性的速效药物或技术还较少,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饵料技术涉及抗病防病饵料、营养饵料、虾苗饵料及饵料投喂方法及装置等;综合养殖涉及增氧技术及装置、越冬技术、高密度养殖技术、雌化诱导技术、水质改良、围栏封闭技术等等,其涉及技术范围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