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制度运行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通过专利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利运用支撑体系建设、专利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专利行政管理体系建设、专利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专利人才体系建设六大支撑体系建设,使专利制度运行支撑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专利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开展专利法新一轮全面修改工作,研究加强专利运用与保护的有关法律条款。制订专利政策体系框架指南,启动建设基于网络共享的专利政策数据库。地方法规建设有效推进。北京、山西、广东、江西、贵州对《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进行修订。湖北发布了《加强专利创造运用保护暂行办法》。截至目前,已有27个省份、16个较大的市人大发布了专利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二是强化工作导向,专利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加强。各省按照“稳增长、提质量、调结构”的要求,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若干意见》,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保持稳定增长,专利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专利结构更加适合地区发展需要。截至今年11月底,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4.84件,较去年年底增长了19.8%。1-11 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三种专利申请量达201.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783948件,同比增长13.1%,保持了稳定增长;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PCT申请量为22641件,同比增长14.8%。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专利行政执法能力稳步提升。继续实施专利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程。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工作规范,推动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建立并正式运行全国专利行政执法案件报送系统与执法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发布《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专项行动方案》,推进北京、江苏、浙江等重点省(市)建立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电商领域专利执法维权工作机制。截至11月底,全国共办理电商领域专利侵权假冒案件 2699件。通过加强执法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和能力建设,1-11月,全系统专利行政执法办案量17420件,同比增长28.3%,其中专利纠纷办案量 6547 件,同比增长49.9%。
五是加快职能转变,专利行政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按照国务院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将专利代理机构设立审批改为后置审批。一些地方知识产权局增加了职能,增设了机构,增加了人员。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在机构改革中新增加“加强市场监管”的职能。四川省知识产权局推动市州知识产权局机构改革,全省有14个市(州)建立了以“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为名称的管理机构,并成为政府组成部门。江西省知识产权局联合财政部门启动知识产权富民强县示范县建设专项活动,有65个县(市、区)新成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上海市在自贸区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率先在浦东新区成立了统一管理专利、商标、版权独立设置的知识产权局。
六是夯实事业基础,专利人才体系进一步拓展。出台《全国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指导纲要(修订版)》,制订《国家知识产权局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关于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工作的意见》以及《人才库与人才信息网络平台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国家知识产权人才信息网络平台建成上线。新批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4个。各地积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人才工作。河南省将“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作为重点工程纳入《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黑龙江设立了高校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引导资金。
七是提升服务水平,专利服务体系不断加强。持续推进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放专利基础数据资源,修改完善《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指南》,发布《专利文献信息服务指南》。研究制订《全国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专利代理行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6-2025年)》和《关于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地方试点项目的实施意见》,修改并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工作实施办法》。截至11月底,全国共有22066人取得了专利代理人资格,全行业拥有执业专利代理人10401人,专利代理机构1087家。
专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通过实施专利助推企业转型,专利引领产业升级,专利推进科技创新,专利支持区域创新发展,专利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六项具体任务,使专利工作与产业、区域、科技、贸易等经济中心工作得到进一步融合。
二是支撑科技创新发展。与中科院研究谋划新一轮合作会商工作,探索建立专利导航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分领域制订并发布《专利导航科技创新分析报告》。组织研究制订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组织示范城市举办40期专利分析实战班,指导企业和高校院所运用专利分析工具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北京、上海等16个省份选择和培养20余家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技术转移办公室或技术转移公司。天津高校建立专利经纪人制度。重庆邮电大学与腾讯公司合作成立专利创意孵化平台。
三是支撑区域协调发展。启动知识产权促进重点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工作,制订知识产权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开展知识产权促进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政策研究。突出省部合作的高端引领、区域特色,组织召开广东、天津会商会议。推动广东、江苏等省份开展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探索工作。研究制订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方案。修订印发《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城区)评定和管理办法》,今年新评定示范城市12个、试点城市16个,示范园区6个、试点园区10个,示范县14个、试点县64个。
四是支撑贸易健康发展。与中国贸促会以知识产权护航国际贸易为合作主题建立合作会商机制,商定了在重点国际展会设立“中国参展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站”等15 项推进工作任务,研究制订在海外展会设立中国参展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站实施方案。编制完成《美国“337调查”实务指引》、《美国专利诉讼实务指引》、《海外专利布局实务指引》等,为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获权和风险应对提供指导和帮助。
五是支撑企业转型发展。印发《关于知识产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缓解小微企业发展压力,释放社会创新活力。会同工信部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制订《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培育指南》,引导全国各省市开展知识产权优势和示范企业培育工作,多地形成支持优势企业的政策。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29个省(区、市)开展贯标工作,贯标企业3200多家,对接企业服务的机构有370多家,贯标培训人数近2万人,建立认证机构2家,已有150家左右企业通过认证审核。各地积极实施企业相关工程、平台、项目助力企业发展,天津实施百家领军科技小巨人企业专利优势“培育”工程,江西实施知识产权入园强企“十百千万”工程,四川开展 “百亿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湖南建设“企业专利联络平台”,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