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前9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售量同比下降0.08%。其中,7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更降低至36.13%,主要几家本土汽车公司的销量都不乐观。
对此,有关人士表示,自主品牌销量的下滑,短期看,与政策的变化有关。从长远看,根源仍在自主品牌在核心技术以及品牌建设方面上一直未有实质性突破。
此前,由于市场,特别是城市工薪阶层对低端车需求较旺,主打经济型车型的自主品牌发展颇为顺利。然而,随着合资品牌市场策略的调整,销售网络和价位逐步下沉,对自主品牌形成冲击。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
对于自主品牌的未来,专家们纷纷开出药方。在前不久举办的“2011全球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表示,自主品牌在技术、质量、品牌方面都在提升,但与全球品牌还有很大差距。必须确立自主品牌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把自主品牌的质量体系与国际品牌对接,走出低质低价的怪圈。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则明确表示,北汽的发展是开放创新、集成创新,站在巨人肩膀上高举高打,决不能再走低端起步的路子。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想实现品牌的突破,非一日之功。自主品牌从诞生之日起,就处于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的夹缝中。要想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低端成为当时自主品牌不得与的选择。此次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下降,或许可能成为一次市场倒逼提升品牌形象的良机。
自主品牌提升品牌价值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缺乏汽车的核心技术,在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汽车关键技术方面,自主品牌的国外依存度仍然很高。在新技术的运用方面,则更是处于下风。目前,只有长城汽车和比亚迪等少数自主车企已经推出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但仍然有待市场认可。
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是我国车企对研发和技术引进的忽略。资料显示,在研发方面,与国外车企相比,我们的研发投入一般只占国外品牌的7%至8%。在汽车新品方面,迄今还没看到任何尚在研发中的未来可以引起轰动的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