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说,今年以来,全国法院系统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案件,知识产权司法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民事审判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主渠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今年1-10月,全国法院共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52708件和38682件,同比分别增长42.2%和39.79%。
同时,知识产权行政和刑事审判职能得到有效发挥。1-10月,全国法院审结知识产权行政一审案件1452件,同比上升20.7%。
奚晓明说,当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进入深化实施阶段,要求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完善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充分发挥司法保护主导作用。这些都对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目前,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已经制定了4部专门法律,颁布了19部行政法规,形成了涵盖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各个领域,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协调,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知识产权司法有法可依的状况已经形成。
最高法:加大遏制恶意抢注、“傍名牌”等商标侵权行为力度
为加强商标权保护力度,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28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上说,要加大遏制恶意抢注、“傍名牌”等不正当行为的力度,充分体现商标权保护的法律导向。
奚晓明说,要恰当运用商标近似、商品类似、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商标注册等裁量性法律标准,妥善把握商标注册申请人或者注册人是否有真实使用意图以及商标使用过程中“傍名牌”行为的主观恶意等,用好用足商标法有关规定,遏制恶意抢注、“傍名牌”等不正当行为。
奚晓明强调,要加强对驰名商标事实认定的严格把关,坚持判前审核制度,坚决防止当事人为骗取驰名商标的认定而弄虚作假,进行虚假诉讼。
目前,网络交易的繁荣给商标权的保护提出了新课题,与网络交易平台、搜索引擎关键词广告及竞价排名服务有关的商标权案件逐渐增多。
对此,奚晓明表示,要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商标权保护。依据侵权责任法有关规定妥善处理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侵权案件,合理界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注意义务,正确认定侵权行为,在依法保护商标权的同时,注重促进网络产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新华社记者裘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