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市场经济长足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企业间知识产权纠纷直线上升,知识产权官司不断,已经成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实障碍,中国与世界联系紧密度上升,而跨国公司不断举起知识产权的利剑,中国面临国际性的知识产权诉讼高发期。因此,国内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名牌产品,快给知识产权漏洞打个补丁!
鉴于知识产权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够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制造往往是与科学技术的水平直接相关,尽管从总体上看,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受益方面,当前是发达国家占有先机,而发展中国家相对被动。但随着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向型程度与日俱增,企业知识产权、PCT专利、专利的申请量较大,涉及到发明专利、软件、版权、技术标准的纠纷层出不穷,因此,在国内一些高科技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城市,知识产权的保护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一些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薄弱,会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产生“短腿效应”。究其原因,一方面一些企业对自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保护意识不强,没有系统的资料保管和保密措施制度,在员工因跳槽、离职而泄露其商业秘密时,只能匆忙上阵,往往在商业秘密属性认定、侵权行为认定等方面举证困难,最终遭至败诉;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商业秘密法律知识欠缺,将一些属于公知领域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作为商业秘密要求保护,往往不能获得支持,也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如何给知识产权漏洞打补丁?众所周知,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很多企业遇事才学法,预警能力很弱。因此,企业按照技术人员总数一定比例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岗位是当务之急。同时,企业要加快形成技术开发的预先研判制度。在新产品开发及上市之前,要进行全面检索、调查,判断是否会造成重复开发,是否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等。此外,要形成技术研发文字记录制度,并由专人统一编号保管记录,以避免因保护不当导致权利流失。企业要制定保密制度,及时与可能接触商业秘密的人员签订保密合同;对技术研发资料、客户资料等实行集中管理,对商业机密信息实施分等级隔离,加强企业网络的防火墙和安全措施等。
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同,特别是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的不同,企业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也就不同。因此,在自己有优势的技术领域尽可能争取获得比较多的知识产权;在自己目前相对落后的技术领域注意规避他人的知识产权。更重要的是,面对不可避免的知识产权诉讼时,司法机关要坚持利益平衡原则,有效协调各方的利益冲突,以激发创新活力,维护技术和知识在市场中的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努力营造让一切智慧和财富充分涌流的自主创新环境,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知识产权报作者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