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基本法律框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法律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限制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缺陷。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还缺乏一些相关配套制度。例如,《合伙企业法》规定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劳务出资,但普通合伙人则不在此限,因此通常作为基金经理的普通合伙人可以以劳务出资。另外,普通合伙人要对合伙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个人破产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个人则须承担巨大的压力,仅以劳务出资但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且没有个人破产制度作为最后的防线,这种情况会影响基金经理对基金的运作,也可能存在不利于有限合伙发展的情况。
税收方面的另一个问题在于缴税时机的确定。由于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需按《合伙企业法》规定在合伙人层面承担纳税义务,合伙人应在何时纳税则需要明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常有一个存续期,虽然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合伙人可以退伙,但往往合伙人参与合伙的时间也不止一年。而在基金运作的期间,基金取得收益并不一定会每年全部分配给合伙人,基金的收益在基金存续期间还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动,只有在基金存续期结束时才能确定各合伙人取得的总收益。这个收益是应该分摊到基金存续期的每一个纳税期间来纳税,还是只考虑当年收人来纳税,这个问题也还没能从法律层面得到解决。
由此可见,虽然在我国已经有大量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正在积极运作,投资于房地产、IT、医药、电信、金融服务等行业,但为了更有效利用并促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良性发展,还有大量的法律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必要仅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角度出发单独立法,而是需要整体法律制度的完善,如上述个人破产制度、纳税制度等,并非仅仅影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问题。目前,在企业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方面,我国已经制定了基本法律框架,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制定大量配套规则,以更明确地指导实践。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有关法律制度更具有明确性,才能够使投资者放下顾虑,更好地利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种投资模式进行投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积极健康发展。
[1]美国的LLC结合了合伙和公司特征,其中至少有一名普通合伙人对LLC承担个人责任,而其他的有限合伙人则作为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参考文献:
{1}彭丁带.美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5-56.
{2} 陈尔瑞,杜沔.风险投资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5.
{3} 李斌,冯兵.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机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0.
{4} Filippo M.Cinotti.U.S.Private Equity Funds:Selected Regulatory and Tax Issues.
{5} 方流芳.关于合伙的几个问题[J].法学研究,1987(5).
{6} 晓富.有关合伙企业法中的几个问题[J].中外法学,1997(1).
{7} 赵旭东.企业法律形态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4. 149.
{8} E.R.Hard Ivamy,Underhill'S Principles Of The Law Of Partnership. London Butterworths.1986,P.115.
{9} 李建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路径与有限合伙制度[J].证券市场导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