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杨立新。2002年热点民事案件:回顾与点评[N],检察日报,2003-1-6(5)。
[3] 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78—79。
[4] 王利明。人格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1—12。
[5] 新版法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521。
[6] 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53。
[7] 陈小君、易军。亲权制度研究及立法建构[A].吴汉东。私法研究(创刊号)[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09。
[8] 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62。
[9] 杨立新。人身权法论[M].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761。
[10] 陈小君、易军。亲权制度研究及立法建构[A].吴汉东。私法研究(创刊号)[C].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11—217。
[11] 陈小君、易军。亲权制度研究及立法建构[A].吴汉东。私法研究(创刊号)[C].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32。
[12] [台]王泽鉴。侵权行为法[M](第一册)。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48—154。
[13] 张新宝。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J].法学研究。2001,(4)。
[14] [台]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53—254。
[15] 杨立新。论人格权请求权[J].法学研究。2003,(3)。
[16] [德]曼弗里德。沃尔夫。 物权法[M].吴越、李大雪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61。
[17] [台]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15—316。
[18] [台]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40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