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节表现:主要累及小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应包括受累关节部位、晨僵、痛与压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
2.关节外表现:除发热、食欲减退、乏力、贫血等周身症状外,伴随关节炎随时皆可出现以下表现:
(8)Falty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伴脾大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1.全身检查:生命体征、各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1)关节体征:肿胀、压痛、表面温度、畸形、活动度、双手握力;
(2)关节外体征:皮下结节以及受累器官的相应体征。
1.实验室检查:
(1)应做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补体、类风湿因子+滴度、抗核抗体、抗ENA抗体;
(2)必要时做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Sa抗体、抗RA33抗体等。
2.器械检查:
(2)必要时做心电图、心脏及肝脾B超、CT、MRI.
3.特殊检查:必要时做关节穿刺滑液检查和类风湿结节活检。
1.一般治疗: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等。
2.药物治疗:
(3)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可滥用,只适应于有关节外症状或关节炎明显又不能为非甾体抗炎药控制或慢作用药尚未起效时的患者。
3.实验性治疗:一些生物制剂初步用于临床的有抗白介素Ⅰ、抗肿瘤坏死因子、抗CD、单克隆抗体以及抗白介素Ⅰ和抗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抗体或这些细胞因子的抑制物,Υ-干扰素等。
4.本病目前应坚持西医正规治疗为主,必要时适当使用中草药辨证施治,辅助治疗。
6.外科治疗:适用于晚期病人关节畸形、强直、功能丧失或无菌性骨坏死,药物未能逆转或改善者。
7.特殊合并症的治疗:
(1)类风湿血管炎:应用激素、青霉胺、细胞毒药物及血浆置换治疗,近年来有应用静脉环磷酰胺及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
临床缓解标准为下述6项中,至少有5项保持至少2个月:
6.血沉男性<20小时,女性<30mm/1小时。
此标准不适用于因类风湿关节炎、有急性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发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