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联调组织建设。完善与公安、信访、土地、城建、工商等部门联调组织建设,定期召开联调工作会议,加强双边、多边沟通与协调,共同调处伤害赔偿、劳资等矛盾纠纷。
二是健全纠纷排查机制。实行乡、村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矛盾纠纷形势,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坚持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掌握本辖区的各种矛盾纠纷情况,做到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及时进行梳理归类,逐项登记,建立台账,逐级上报。
三是落实纠纷调处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将矛盾纠纷的疏导化解责任落实到有关单位、领导和责任人,对排查出的不安定因素和上访苗头,限期调处,及时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引导当事人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对要求过高的要教育到位,对无理纠缠的要稳定到位,对生活困难的要帮扶到位。
四是建立矛盾纠纷突发性事件工作应急机制。加强对矛盾纠纷信息的管理,掌握工作主动权,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引导、早疏通”,真正做到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确保一旦发生问题,领导指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坚决防止因矛盾纠纷调解不及时引发刑事案件或群体性事件。
五是提高基层人民调解人员素质。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工作,聘请县局业务骨干对乡、村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基层人民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六是强化调解质量建设。规范调解工作程序,统一印制调解协议书,要求村级调解组织调处纠纷时要进行登记,建立档案,做到简单纠纷有登记、一般纠纷有协议,做好调解协议质量评查工作,对村调委会调解登记及卷宗材料逐一审查,并在每月调解工作例会上进行典型案例点评,有效促进调解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