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公共组织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行政组织概述
概念
组织: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人们相互交往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按一定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公共组织
广义: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
行政组织
狭义:指为执行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有系统的组织机构(政府)
广义:指为执行一定事务将共同工作的人通过权责、任务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
公共组织的特征
政治性与社会性:公共组织是统治阶级维护本阶级利益,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工具;并且其承担了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必须服务于社会,施益于社会公众
法制性与权威性:组织的设立变更均以法律的规定及程序进行,人员的活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展开;依法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以国家的法律、权力为后盾
系统性与动态性:行政组织是按一定序列和等级组建起来的规模庞大、结构严密的社会系统,且受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科技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公共组织的特性
权威的割裂:既要对上级负责,又要考虑其服务对象的要求
构成要素
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与党的区别:行政组织坚持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上的领导而不是具体事务的领导
与社会团体的区别: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社会团体有约束作用,但要受其民主监督
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非正式组织无法定地位,缺乏固定形式与目的,对正式组织有双重作用
我国政府组织结构
横向结构:反映同级行政组织和各行政组织构成部门之间分工协作来往关系
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
直线—职能结构: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制度属于此类结构
行政组织理论
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把行政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进行研究,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行政组织环境
含义:影响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一切要素总和,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行政系统内和外)
意义
行政系统的活动和行政环境的改变只能在实践中取得一致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积极功能:可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加强组织内部的意见沟通,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规范和影响人的行为,改善组织气氛
消极功能:成为为在非正式组织中寻求满足而忽视组织目标,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且易散播谣言
取决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利益是否一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我国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服从于纵向结构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水平与垂直相结合构成组织的整体结构,通常幅度与层次呈反比例关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决定管理幅度宽窄的主要因素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社会对组织的需求、社会道德风尚及意识形态以及家族或家庭意志等
关注效率的研究,不足在于忽视了环境的作用,把组织看成了封闭的系统,把人看成了机械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以人为中心,把人当做“社会人”,但过于强调人际关系与人的社会心理需要,降低了专业化要求,影响了工作效率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公共组织理论的新发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第三部门(非营利性组织的别称)
西方的第三部门
兴起原因
政府改革的需要;政府失败与市场失灵并存赋予第三部门新的社会价值
第三部门自身的成熟;信息技术的支持;学术研究的推动
作用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弥补政府缺陷
扩大社会公平;培养人们的协助精神;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监督、协调作用
发展面临的问题
受官僚制影响深;缺乏独立自主性;利用特权不公平竞争
追求自身利益;成为利益交易的场所;国际活动能力有限
中国的第三部门
迅速崛起的原因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呼唤第三部门的发展
事业单位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时出现的,我国特有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实际承担者
学习型组织
组织通过个体学习、团体学习、组织学习,结合工作不断学习、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创新型组织
认为通过持续学习,“创新成为一种组织功能”,是学习型组织的更进一步
行政组织编制管理
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