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由100个扩大到200个。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
在全国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年底前使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扩大到15%以上。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制度,鼓励试点城市制订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建立与岗位职责和业绩相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凸显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北大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认为,以后大的公立医院发展趋势是减少门诊,主要发展住院和急诊业务,通过做好专业服务,确保医生较高薪酬水平。
同时,允许公立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医生收入也有望提高。
分级诊疗是引导小病到基层医疗机构,大病才到大的公立医院,而药品慢慢与医疗诊断服务分开后,过去小病也到大医院看病的弊端也会有所改变。
“这需要加大对基层诊所的支持,门诊都转到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大医院减少门诊。”刘国恩说。
会议指出,要力争全部三级医院、80%以上二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健全补偿机制,新增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严控不合理检查检验费用。年内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
另外还要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推行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使中间环节加价透明化。
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或零售药店购药。建立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制度,增加艾滋病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加强医疗和药品质量监管。
根据了解,二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主要是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行为。
不过改革推进仍有很多配套改革措施需要出台,比如有专家指出,如果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核心是要让家庭服务的门诊可以纳入医保报销,但是很多地方还做不到。
(原标题:国务院:推进异地就医结算 构建新医疗薪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