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女,61岁。因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胆囊炎入院。既往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住院期间用卡那霉素每日3次,每次1g ,共用10天。停药后第五天发现病人听力明显减退,尿量减少,BUN18.2mmol/L(51mg/dl),停药20天后出现高热,肺部、消化道及尿路严重污染,自动出院后不久死亡。
例2 男,70岁。因左股骨颈骨折入院,经手术复位及三棱钉内固定后切口I期愈合。术后因发热,予肌内注射复方氨基匹林2ml1支,口服去痛片后体温有所下降。一周后发现上半身皮肤潮红,无皮疹及搔痒,服扑尔敏好转。3日后全身皮肤又现潮红,并有散在斑丘疹,改用氢化可的松、红霉素静脉滴注。嗣后患者诉头痛、咽痛,仍发热。四肢水肿,病情日渐加重,血压下降,尿少,白细胞数急骤下降至1.05~1.15×109/L(1050~1150/mm3) ,中性粒细胞0.5%,淋巴细胞98%,血红蛋白74g/L(7.4g/dl)。最后死于大肠杆菌败血症。事后检查发现自术后至病危前发热过程中先后共用过复方氨基匹林7支。
例3 男,青年。因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恶心,至卫生所诊治。医生疑为中暑,处方氯化钠5g,嘱分2次冲服。病人1次服2.5g后约7分钟,即感胸闷、心悸、冷汗,即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后检查所服药品为亚硝酸钠,药瓶标签为氯化钠。
例4 女,61岁。因肝硬化、腹水,卫生所医生开中药5付,其中阿胶系用药冲溶后服。患者服药后即感口舌麻木、灼心、恶心呕吐,不久昏迷。送院抢救,发现心率40次 /min ,口鼻出血,迅即心跳呼吸停止死亡。事后经查所服“阿胶”系蟾酥,共10.2g ,药盒标签为阿胶。
例5 女,成年。慢性精神与列症患者,反复发作,医生抄用偏方,并加大剂量给药(大黄6钱、雄黄4钱、黑白丑4钱,研细末,分3包,每次服1包,每日2次),345u, GPT500u。3周后出现全身无力、四肢麻木、呼吸困难、咳嗽无力、言语不清,始疑为砷中毒。经用二巯基丙醇(BAL)、激素、B族维生素及输液等处理无效死亡。事后检查12天中共服雄黄96g 。
上述各例失误发生原因,有的在于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药缺乏应有知识和责任心,盲目多用、滥用或错用药物;有的则由于药品管理不善,制度不严,剧毒药无专门保管,造成误服。某些单位对于中草药的使用和管理十分混乱,治疗不按中医辩证施治原则,随意转抄偏方、秘方,药品随便存放,用药不按剂量等等。少数人尚存有“中草药不会中毒”的错误观念,亟需纠正。本文例4、5中药中毒即系上述原因造成。类似严重事例尚有:某院经库长期存放白砒(砒霜)3斤,由非药工人员(家属临时工)保管,误伤滑石粉混入中药房,连续两个月中共配方10张,34付中药,用白砒近500g。 造成2人死亡,8人急性砷中毒的严重事故。
耳毒性药物除氨基糖甙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外,其它尚有多粘菌素、春雷霉素、万古霉素、紫霉素、卷曲霉素等抗生素。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的影响,前者以前庭神经损害,产生眩晕和平衡失调为主;后者以耳蜗神经损害,产生听力障碍为主。据报道550例结核病分2组分别用链霉素或双氢链霉素治疗(每日1g),共观察120天,结果前乾(274例)发生前庭损害占26.2%,耳蜗损害占9.3%;后者(276例)发生前庭损害占9.1 %,耳蜗损害占25.7%。卡那霉素和新霉素则主要产生听觉障碍,而庆大霉素以造成前庭损害为主。除抗生素以外,其它主要耳毒药物尚有奎宁、氯喹、水杨酸制剂以及速尿、利尿酸等。水杨酸盐和速尿在停药后听力常可得到恢复。
药物反应系指与治疗作用无关而对人体不利一些反应。有的使病人产生不适症状或使病情恶化,有的则可并发新的疾病甚至致命。药物反应可分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感染(二重感染)四类。本节着重讨论药物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例1系卡那霉素超量应用导致耳聋和肾功能减退。卡那霉素的毒性主要是对耳蜗神经和肾脏损害。一般认为,正常成人总量不超过15g时不至发生耳毒性症状,若连续用药1~6个月(1g),发生听力减退者可高达40%。但对老年患者、原有肾功能减退者或原有听力减退者即使用量较上,亦易诱发耳聋及肾功能损害。个别病人,不分年龄,用小量甚而仅用1次也有造成进行性耳聋者。本例由于医生缺乏临床经验和药理知识,对老年病人、多年患慢性肾盂肾炎者,用药前只查过一次尿常规,并未作肾功能检查(估计肾功能有一定减退),即盲目大量使用卡那霉素(10天内达30g),产生耳、肾毒性反应是可以想象的,终于导致肾功能衰竭和全身感染而死亡。
例2因发热反复使用复方氨基匹林,发生料细胞缺乏症。在用药过程中曾出现皮肤潮红、皮疹等反应。医生虽疑为过敏,并曾用抗过敏药,但始终未认真检查过敏原因,更未考虑氨基匹林的副作用,没有观察血象变化,随意多次用药,迨发现白细胞急骤下降时已经濒危。复方氨基匹林系由氨基匹林与巴比妥组成,二者均可产生皮疹及粒细胞减少症,尤以氨基匹林为常见,故使用时应加警惕。本例7次用药中有5次为值班医生所用,可见对发热病人滥用解热镇痛药能造成严重后果。
例3系误服亚硝酸钠中毒。亚硝酸钠纯品一次服0.2~0.5g 即可中毒以至死亡;本例用量达2.5g,故迅速致死,属药品管理不当造成。此外,轻度中暑只需休息,自饮淡盐水即可,开处方服氯化钠纯无必要。
例4、5均系中药中毒,蟾酥为毒药,多作外用,有消肿、止痛、解毒等作用,对皮肤、粘膜尚有表面麻醉作用。内服多入丸散,有强心、升压作用,用量不超过30mg。患者一次即服10.2g,故迅速死亡。雄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AS2S2),内服量一次不超过0.3g。患者12天共服96g,先后出现胃肠炎、中毒性肝炎等砷中毒症候,最后死于呼吸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