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密切关注医改进程的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钟南山,日前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医改的阐述时表示,应对医生加强教育,实行淘汰制。医生是精英教育,因为教育周期非常长,在国外的工资也非常高。但是现在医院要生存,就会对医生产生影响。有一些不合格的医生,不是为病人着想,而是想着能为医院、为自己提供多少收入。因此,他建议加强人文教育的考核,如果这一方面过不了关,就不能当医生。(3月6日《广州日报》)
人们之所以称医生为“白衣天使”,是因为医乃仁术,是救死扶伤。医学不是挣钱的行业,医学也不是当官发财、获取名利的途径,因而不能“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而必须以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为目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由于医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都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因此,做医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国家都实行了医生淘汰制度,甚至包括私家医生,每年都要考试,要达到规定的学分后才能继续行医。在日本,一般要经过交学费、考证、培训等不少“关口”。医学毕业以后并不能立即做医生,首先要考取行医执照。拿到行医执照后还不能当医生,还必须到医院进行两年的培训。经过两年的培训合格后,才可以上岗拿工资。
在我国,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也规定: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不合格:在发生的医疗事故中负有完全或主要责任的;跨执业类别进行执业活动的;代他人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索要患者及其亲友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有一次以上医德考评结果为医德较差的等。然而,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即使医生经考核不合格,也没有听说谁被淘汰掉的。
有言云:“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的学生进入医学院读书,压根就不喜欢这个职业,要做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从何谈起?有的医生把医学当作挣钱的工具,如一位骨科医生给一位来自农村的孩子做了骨折复位后,只因孩子的妈妈没钱,他便给孩子已经复位的骨折又拽开了;有的本身就是个庸医,如一位产科医生,在一家医院发生了多起重大医疗事故,被医院炒掉了,但没过几天,她摇身一变,又成了另一家医院的产科医生,如此等等,这样的人根本就不配当医生,不清除出去、不淘汰掉,留下做甚?
要让不合格的医生下课,必须彻底打破医生职业终身制。特别是对那些医德败坏,把病人当试验品的庸医,不仅要淘汰出局,还要取消其行医资格,让其终身不得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