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一连串事件,都集中反映了医疗人员欠缺人文精神,人文医学沉沦了”,昨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出席人文医学论坛时表示,即便是他在出门诊时,都会有三到四成患者拍照、偷偷录音。(11月13日《南方都市报》)
近段时间来,接二连三出现医患紧张事件,从医院把活婴当死婴处理,继而到儿童静脉滴注死亡后医生撕病历,再到产妇安胎药开成了打胎药……于是,有家属对医生诊治、检查、开药等所有过程进行全程录音。
自古以来,形容医患之间的关系是“医者父母心”,说明在患者的眼里医生就如同父母对病人有着“再造之恩”,但这一关系随着市场经济推行和发展,渐渐发生改变,有时甚至形成对立。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医院的服务意识在利益面前迅速滑坡,把病人视作唐僧肉,把医院当成赚取高额利润的产业,从而使患者对医院的医疗信赖程度明显降低,使本来应相互高度信任的医患关系演变成了相互猜疑。
而另一方面,医院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医生的服务及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并没有与此同步提高,反而缺失严重。从媒体这几年的报道中人们也能看到,很多医疗纠纷都与医院的责任有关,就连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不得不说,“每当有医生被攻击致死致残,我都会出来说些什么,让医生重回最被尊重的职业。但南海红会医院活婴当死婴、东莞医生撕病历、汕头医生打胎药当安胎药用三起事件,我真的没话说,没有借口,这就是影响很坏的医疗事件。”
最近因患儿父亲不信任医院而引发的“录音门”事件,笔者认为很值得一些医院认真思考,患者家属为什么要“步步录音”,这里面既有对医生的极大不信任,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之后“查无实证”,对医院医生来说看似在故意找麻烦,而实际上也会起到很大的正面效果,如同钟院士说的那样,“要录音,录吧,录下的是医嘱”,只要医生能够和患者有着充分的“共同语言”,能够站在患者位置上多考虑,以诚相待,即使所有的家属都暗自录音,所录下来的只能是医院和医生高质量的服务作风,而这样的录音更是医院和医生对病人付出真情的“凭证”,不仅不会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以成为医院的“形象广告”。
和病人相比,医院是“强势”一方,在改善医患关系这个问题上,作为“强势”一方的医院不妨以“录音门”为切入点,以坦然和真诚的态度欢迎患者进行“录音监督”,并根据录音来提高和改善医院的诊疗水平、服务态度,并时刻警醒自己提高和患者的沟通技巧和能力。这对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服务水平无疑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