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峰咨询其他医生后才知道,这在医学上叫脑性尖叫,也就是说,她的孙子的脑子出毛病了。很快,医生就告诉她,孩子有点不对劲,需要做CT检查。
做过CT检查后,李文峰焦急地问医生,她的孙子得的是什么病。但医生仍是什么也不说。第二天,李文峰去拿诊断报告,结论是:缺血缺氧性脑病。
这意味着陈子菁的中枢神经重度损伤。当时李文峰就傻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清醒过来后,联想到这段时间医生的不正常表现,李文峰多了一个心眼,为了保留这个诊断结果,她就给CT室的医生讲了许多好话:“我还要带孩子到别的医院去看看,你能不能把片子借给我。”
最后,在答应交纳一定费用后,CT室医生把片子给了她。这也成了她日后为孙子讨说法的关键证据。后来,她到全国很多地方请专家看片子,也都说是缺血缺氧性脑病。
令李文峰奇怪的是,对CT室出具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结论,儿科张主任却并不认可,他对李文峰说:“我是儿科专家,我懂,CT室的报告不对。”
据6月4日病历记录,儿科张主任既否定了“呼吸暂停”及“新生儿窒息转儿科”的基本事实,又否定了该院CT室正确的诊断结论——缺血缺氧性脑病,对持续抽搐、脑已受损的患儿,仅凭肉眼观察便记下了患儿从“频繁抽搐”、到“抽搐次数减少”、再到“无明显抽搐”的症状,并以“低钙抽搐”的结论要求继续进行补钙。后经证实,这种处理在掩盖严重脑损伤真相的同时,进一步加速了陈子菁的脑损伤。6月13日,医院通知仍在抽搐的患儿出院。
陈子菁出院后,家人发现他的哭声不像是一个正常小孩,他的身体还经常抖动。他们找安徽省立医院的医生咨询,医生的答复是:“这现象很正常,没有关系。”
出院后,陈子菁还多次出现惊厥、昏迷现象。李文峰突然想起CT报告中显示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心里越来越不安。
CT报告的结论对不对?陈子菁的脑子到底有没有病?李文峰坐不住了。1996年11月到1997年2月,她带着CT片子,多次到北京,先后咨询了18家医院的医学专家。这些医学专家肯定地告诉她:陈子菁的确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不过,这种病留下了哪些后遗症,还需要当面诊断。
李文峰一听,立刻回到安徽接上不满周岁的孙子,又赶到北京检查诊断,最后找到了北京医科大学的林庆教授。林教授安排陈子菁做了脑电图之后,给出的结论很残酷:继发性癫痫,脑瘫,智力发育落后。
直到这时,李文峰才将安徽省立医院“独特”的护理方法与孙子的病对上了号:陈子菁在出生后48小时内,没有喝到一滴奶;陈子菁出现相应症状后,安徽省立医院的治疗方案却是错上加错,不补糖,反补钙,最终给陈子菁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伤。
这几个月花掉了李文峰和老伴所有积蓄,因此,虽然林庆教授建议陈子菁立即留京治疗,但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允许了。无奈,李文峰带着孙子回到了安徽。
随后,李文峰要求对陈子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1998年5月14日,合肥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对安徽省立医院的诊疗行为进行鉴定后认为,患儿存在新生儿低血钙症、新生儿低血糖症、婴儿痉挛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宫内感染不能排除。目前患儿智力运动发育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患儿脑组织缺氧损伤,导致脑瘫,属难以防范的后遗症。但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应引以为戒。
最终,合肥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作出的结论是:不属于医疗事故。
李文峰随即又向安徽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然而,鉴定结论仍然是安徽省立医院的诊疗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
李文峰得知,安徽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13名评委中,有3位评委是安徽省立医院的医师,因此,她认为,这严重违反了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回避制度,因此,该鉴定结论在根本上不具有合法性。
李文峰坚持认为,孙子陈子菁的脑病是安徽省立医院造成的,医院应当承担责任。她开始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