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位从医20多年的外科医生报料:现在很多医院都有经营业绩考核,医生开药首先想的不是病人而是怎样完成业绩。他感叹:“这种风气下,想当个开便宜药的好医生难啊!不可能为了给病人省钱,让自己饭碗不保吧。”(见8月20日《广州日报》)
实际上,这已经是一种半公开的行业秘密。在这种管理制度之下,医生们被逼扮演着一种“业务员”的角色。在不出医疗事故的前提下,业务量大的医生就是好雇员。而那些业务量小的医生,就很容易被视作不称职,轻则只是经济利益受损,重则会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医院直接解聘。
近几年来,为什么医改年年改,剑指“看病贵”与“过度医疗”,但国民医疗负担却年年攀升?这种“把医生逼成业务员”,医院迷失在商业化市场的歧途中恐怕是最主要的根源所在。正如这位医生所说:“医院领导要升官、下面各级要升职,业绩都是响当当的理由。医院医生都带着这样的经营压力来给病人看病,他开出的处方怎能做到廉价,不开高价药他能完成任务吗?”
在足够公平、合理、科学的医疗卫生体制下,考核医生们的主要标准应该是,他们提供的医疗质量高不高?医生的唯一职责只有一个,即是救死扶伤,而不是为医院赚钱。国际公认的一种卫生理念是,政府必须每年源源不断地向公立医疗机构进行财政投入,投入少了,纳税人就绝对不答应,强大的民意往往弄得管理者难以招架。因为公立医院被普遍视为政府公益性机构,其提供的医疗服务基本是不赚钱的,甚至很多是亏本的。就医的民众越多,公立医疗机构就会亏得越厉害。在这种前提下,政府如果不保证足够的卫生投入,公立医院往往就难以维持运营,民众当然不会答应。在这种公益性甚至福利色彩浓重的医疗环境下,公立医院的医生们不会被逼迫成为赚钱的机器,扮演药品或医疗服务销售商的尴尬角色。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如果把医生逼成“业务员”,把院长们逼成“销售总监”的种种制度根源得不到祛除,过度医疗这匹猛兽恐怕很难驯服,公众难免要继续承受看病贵顽疾所带来的伤害与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