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德克萨斯州百年医疗中心内科部主任王波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名患者需要接受脊椎手术,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却不料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后导致肺栓塞而猝死。原来,这名病人是一名高凝状态的病人。
“从目前的医学标准来看,这不算误诊,也不算医疗差错。但从个性化医疗的角度来讲,这就是误诊,就是医疗差错。”王波表示,如果有一名熟悉这个病人整体健康状况的私人医生,在手术前与医生沟通病人高凝状态的这一情况,医生就可以在手术之前为患者装上下肢静脉过滤装置,防止肺栓塞,将病人猝死的风险提前排除。
王波表示,传统的医疗手段是基于大样本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形成的,着重于人群而不是个体,没有照顾到基因的样性。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误诊误治的出现。以美国为例,目前的误诊率也在15%左右,国内可能高。
而个性化医疗可以使误诊率大大降低。王波表示,通过对每个个体实施连续的、全面的、整体的观察,同进结合心理、家庭等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优化,可以为个体的每一种需要提供最佳的方案,尽可能地预防疾病,发生疾病时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伴随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突飞猛进,个性化医疗已逐渐成为可能。治病的手段将不再是千篇一律,给病人的药物都有可能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专门设计的;更重要的是,在发病前人们就可以干预、预防这些疾病了。
据周宏灏院士介绍,刚刚成立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有望很快为大众提供这一服务。该检验所将计划首先从恶性肿瘤的预防着手,健康人群只需要采几毫升血,便可以检测出将来罹患恶性肿瘤、甚至是哪一种恶性肿瘤的风险。依据检测结果,专家将给受检者提供健康指导,避免诱发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尽最大可能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
“今天的高端,就是明天的大众化。”王波表示,就像CT、核磁共振等一样,10几年前并不普及,但现在却已做为常规医疗手段被人们所接受。相信基因检测也是如此。
与会专家们表示,21世纪将是“个性化医疗”的时代。也许,再过10年,基因组图谱的绘制费用也会像现在的常规医疗检测手段一样越来越便宜,也许用几百元至几千元的费用就可以完成个人的基因测序,甚至可能成为不少医院看病前的例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