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排名前25位的医疗器械企业的销售额合计占到全球医疗器械总销售额的六成,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而未来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将形成两大格局。这两大格局方面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的以高科技为主的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链,这些产品包括CT仪、磁共振仪与高端质谱仪等等,我国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有七成都是从国外进口,而它们也垄断了全球绝大数的市场。在我国,下列医疗器械被跨国公司垄断:
近十年来,我国社区医院和基层医院的蓬勃发展,说明我国正在经历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的第二阶段。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确定了未来10~15年医疗器械的需求将快速增长。随着新的医改方案的推进,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将随着医疗投入的增加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而加速发展。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特色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人口众多,但人均医疗器械分配额与美国309.77美元,日本111.53美元,欧洲122.59美元相比非常低,仅为5.46美元;其次,医疗资源发布不平衡,占全国70%的农村人口仅有医疗器械资源的20%;再次,政府医疗支出占GDP比例偏低,2006年为4.73%,而美国为 13.9%,日本为7.1%。值得关注的是,我国70%的在用设备是上世纪80年代前的产品。从这些数字不能看出,我国目前的医疗器械市场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不过,这也显示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
全球市场上器械和药品的比例为1:1,而我国器械和药品的比例约为2:10,医疗机构医、药投入结构失衡,医疗器械上升空间非常大。根据新医改方案,2009~2011年3年投入8500亿元,其中2/3将投入基层医院。3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在新医改 8500亿政府投资和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推动下,2009~2011年,基层医疗市场的医疗器械需求有望增加1000亿元;在出口低迷的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出口依然保持同比的正增长;2009年12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将推动市场向规模化优势企业倾斜。
生产及组装医疗器械应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主流方向之一。通过生产及组装,使我国的医疗器械达到国际水平,从而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生产及组装医疗器械对环境无污染,也是它的一个亮点。
未来几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每年增长20%,其中在中低端医疗器械方面的增长率达30%,随着新医改方案推进,主要针对基层甚至是农村医疗市场,无疑将给拥有价格优势且有成熟渠道和网络的国内企业提供了进入的时机。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联合其他5部委,发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生部同时印发了《关于确定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对于加强医疗服务的说明,意味着医疗器械将是其中的一个重点。
目前,我国医院调整了药物价格,因此,药厂的销售额及利润下降。而医院为了维持及增加收入,目前已经开始重视增加新的检验设备——即医疗器械。因此,我国生物医药的一个快速发展方向是医疗器械的产业化。如建立一个小型医疗器械厂,投资低(500~1000万元),时间短(1~3年拿到药监证),收益高(30%纯利润);建立一个中型医疗器械厂也仅在2000~5000万投资。只要管理恰当,生产及组装医疗器械应成为我国生物医药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之一,以便快速占领医疗器械制高点,使我国成为世界医疗器械生产的战略基地。
在我国十二五期间,通过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打造出一条几千亿的医疗器械产业链,培养出数十个以上的大型、高端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为我国高技术GDP增添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