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基本被GE、西门子、飞利浦等几家跨国企业垄断,价格居高不下,加重了群众“看病贵”问题。而民族医疗器械产业,尤其是高端医疗器械的发展依然有待突破。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原副会长、东软集团[13.91 0.29%]国家字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郑全录教授介绍,我国医用器械领域,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
医疗设备行业是技术高度密集、牵涉学科很广的综合性产业,技术门槛很高。
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总裁刘建介绍,比如分子影像学设备PET,其技术就横跨核物理学、软件学、快电子学、机械学、医学、药学、分子生物学、分子影像学等诸领域。
目前,国内高端设备绝多数被跨国公司所垄断。像64层以上的CT、台1000万元的1.5T以上的磁共振、价格在150万元以上的高档彩超、一套700多万元的心血管X线机、血管机、用于肿瘤治疗的直线加速器,全部依赖进口。
从大城市的招标情况来看,国内高端、大型的医疗器械市场中,外资企业已占据了80%以上,GE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60%。这加剧了本已严重的“看病贵”现象。业内人士介绍,像用于早期癌症、心血管疾病检查的PET机,全球只有美国GE、飞利浦等三家企业可以生产(我国东软集团在2009年也研制成功并出口美国,但由于暂时没有通过国内许可,未能投放国内市场),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在定价上具有绝对的控制权,造成价格昂贵,在我国市场价格高达3500万元一台。在整沈阳只有2台,每做一次扫描就要1万元。
沈阳海关统计显示,今年1~4月辽宁共进口医疗仪器及器械3068万美元,进口医疗设备主要来自日本和美国,基本高端医疗设备。同期,出口医疗仪器及器械8379万美元,同比增长21.7%。
看似亮丽的数据背后,折射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些不乐观现状。沈阳海关的调研显示,目前辽宁医疗器械出口企业多是为国外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提供配套零部件和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端设备,自主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的能力相对较弱。
辽宁医疗设备进出口的情况,基本反映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现状。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很快,今年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未来几年,中国医疗设备产业每年增长20%。其中在中低端医疗器械方面的增长率达30%。尽管如此,我国医疗设备行业与国外技术差距仍然较大。
目前,我国企业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在高科技产品方面,中国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约为15年。近年来,民族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较快,但由于起步晚,技术较为落后,企业小散乱,市场认可度仍然较低,还没有形成标志性产品、核心竞争力、国际化品牌。
据统计,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有3000家左右,但是大多规模较小,市场支配力有限,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拳头产品。所生产的高端医疗器械仍然以仿制、改进为主,质量水平与国际大企业的差距较大。国内的高端数字化精密产品基本被国际上几家跨国公司垄断;民族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按摩器具、血压测量仪器等低附加值种类上。
出于开拓国内市场的需求,近年跨国企业纷纷在国内设立生产基地,东芝在大连、GE在北京、飞利浦在沈阳、西门子在上海都有生产基地,但这些公司的研发全部放在公司总部。此外由于技术壁垒,国外跨国企业在我国的分公司,也基本不生产高档医疗器械。
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医疗器械整体竞争力,也关系到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相反,如果国内企业只满足于中低端市场,路会越走越窄。
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每百万人拥有PET与PET-CT的数量为5至6台,日本为3台,而我国仅为0.1台。在记者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呼吁,针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自主创新和科技水平不足、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的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抓紧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规划,加快产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