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记者在一家浙江省级专科医院门口碰到了杭州的陈女士,因为想看的专家门诊号子已经挂完了,她显得很沮丧。她说:“我已经连续起了三个大早,还是没挂到号。”话音未落,闻声走过来一年轻男子,向陈女士递上一张名片,自我介绍道:“提供专门的挂号服务,你想挂什么专家号?”随后压低声音:“包挂,一个号子150块。”陈女士气不打一处来:“20元、30元的号子买这么贵?我们挂号这么难,恐怕都是因为你们这些挂号贩子,怎么没人来管一管啊?”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希望新的医疗改革方案能切实解决挂号难的问题。
下午1点半,来自建德的汪红(化名)还在杭州市某家医院门诊大厅里徘徊。几个月前,汪红不知道什么原因,开始变得面黄肌瘦了。到杭州的一家医院检查后,医生根据B超,诊断她得了胆结石。“我配了一大堆中药,吃了半年多,不要说好转,还把胃吃坏了,现在一吃东西就吐。”汪红说起自己的经历,情绪开始激动起来。
汪红于是又换了一家医院求医。医生告诉她,患的不是胆结石,是钙化灶,不需要吃药。还叮咛她:”你这药吃得也太重了,赶紧停掉!”汪红听了直叫倒运。“药费白花了不算,还害了身体,太冤了啊。”汪红又跑了多家医院,检查结果都说不是胆结石。汪红找到了当初误诊的那家医院,可是人家医生一点不认账,硬说她得的就是胆结石,汪红喃喃地说:“这种误诊,我们病人就没有辩理的地方了?如果说以后的医改能提供患者这方面更多的保障就好了。”
浙医二院门诊大厅外,记者碰上在杭打工的李先生一家。李先生手中拽着刚拿到的医药单,为配不配药拿不定主意。“因为这里配药,回到老家把医保退的钱拿回来很烦的。”李先生说自己近段时间在杭工期很紧,还真有点跑不开。
李先生从老家金华来杭打工已有十来年了,如今也把家安在了杭州汽车东站附近。昨日,他陪着岳母看病。岳母患的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病要定期看,药要定期吃。这不,昨日已经是本周第二次赶来医院了。“上次配了100多元的药,这次药费是108元。”李先生说岳母和他在老家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但在杭州的医院看病不能直接从合作医疗的户头上扣钱的。“看了病,拿回去报销的话,要开各种证明,最终能报的钱只是很少一部分。”
像李先生这样在杭长期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看病配药就在杭州的医院。“因为参加的医疗保险在老家,大病可不敢轻易在杭州的医院看,平时有个小病小痛的,我们就自己买点药,要不就去社区医院看看,这些都不会回去报销的。”李先生说,“报销的额度本来就低,几十块钱的医药费去报销,还要出具各种证明,太麻烦了,我们回去报销,车费都不够。最好么,当然是我们农民的‘医保’也能全省医院通用了。”
杭州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方健国表示,目前大多数普通门诊并不存在挂号难的现象,挂号难主要体现在找名医难、专家难,针对群众反映的“号贩子”问题,杭州市卫生部门将加强与公安、工商、城管执法等部门的配合,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目前正考虑推出紧缺专家门诊实名制挂号,今后如果要在医院挂到紧缺的专家门诊号,需要出示病人的身份证,身份与病历卡吻合的才能挂号。
杭州下城区针对市民反映的医药费过贵的问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00多种常用药实行零利率销售,杭州市主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起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运作模式,各县(市)在今年开展“收支两条线”改革试点,以进一步降低病人看病的成本。
目前,杭州主城区有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病情并不紧急、严重的病人可以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方健国表示,到去年年底,杭州市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病人数量已经占了总人数的50%。为解决外来务工者的看病问题,杭州市现在有了惠民医院,普通的医院内也有了爱心门诊和惠民病房,各个城区还建立了民工医院。(李若虚 钱王洁 戴晶晶 袁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