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看中医的患者明显比以前多了,其中不少是年轻的白领。”一位在某二级医院从事中医工作近20年的医生告诉记者,贴敷30元、扎一次针灸20多元,廉价又方便的中医治病方法让不少患者尝到了甜头。
药价虚高是百姓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也是北京医改关注的重点。《方案》公布一周后,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表示,遵循《方案》“减轻市民就医负担”的主旨,北京药品总体消费预计将降低20亿元、药价降低20%以上,北京各大医疗机构的药品将实现“同城同价”。
但是部分业内人士对这项政策并不看好。“在‘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一味降低药价,势必给医院带来亏损危险。”北京某三级医院的一位负责人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包袱扔给医院,这样做对医院不公平。
“以药养医”机制一直备受诟病,也让公立医院筹资机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今年国家层面推进医改的重点,公立医院改革在京版医改方案中也是重点内容。《方案》明确提出,未来北京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今后将推进实施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来医生收入与技术直接挂钩,使医生不再靠卖药挣钱。”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
《方案》公布一个月后,记者采访北京市多家公立医院,大部分医院负责人均表示,目前还没有切实体会到变化。“未来公立医院会有怎样的改变,还得慢慢看,‘以药养医’体制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一位公立医院负责人表示。
但变化已经出现,作为破解“以药养医”的试验田,北京市中医医院已经率先实行了医生绩效考核制度。该院副院长金玫表示,该院对医生考核的主要内容是中医诊疗技术是否得到充分应用,使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的患者人数以及饮片、医院制剂的处方量是否达到一定比例等。“实行绩效考核制度,不仅降低了部分患者的诊疗费用,也使医生的收入得到了保障。”
“医药行业的水原来这么深!”在药监部门多位高官因腐败问题相继落马后,公众对医改反贿赂政策出台的期待日益升温。
在医院有处方权的医生中,收受医药代表的贿赂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出厂价仅为几元钱的药品到了患者手中,价格或许早已涨至百元,商业贿赂已经成为药品成本中的一部分。因此,对医改而言,剔除目前医疗成本中的“腐败成本”,才能真正保障看病贵问题的解决,保障百姓受惠。
“不透明,直接导致了医药行业的暴利。”中国政府大学商学院教授李晓表示,药品是特殊商品,普通消费者很难有明确的判别能力,医生占有很强的主导权,选哪些药、药效如何、有什么副作用等,都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