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受关注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明确公立医院改革从今年开始试点,并在全国选定上海等16个试点城市。
公立医院对下直接面对患者,对上连着卫生管理部门和医药企业,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核心环节,被卫生部部长陈竺称为“最艰巨”的任务。公立医院改革是个复杂的工程,牵涉医生待遇、医疗投入、医药体制等各种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因此《指导意见》才姗姗来迟,甚至一度传出“暂停”的消息。
说复杂,其实也不复杂,把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转化为患者的感受,无非是有了病敢去看,看病不再难也不再贵。用《指导意见》中的话说,核心就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公益的反面,就是逐利。名为“公立”,实为“营利”,我国公立医院长期处于“名不副实”的尴尬境地。以提供公共医疗服务、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公立医院,一旦陷入逐利深潭,各种乱象就不足为奇。
医疗是最重要的民生大事之一,健康权无法保障,有病不敢去看,治病先谈钱,挂号排队像逃难,怎么谈得上幸福和尊严?其实何止是患者,如果放手逐利,受害的还有医院和医生。专业技术和劳动无法赢得尊重,开个方子还要琢磨怎么挣钱,估计许多医生自己也会觉得没有尊严。
公共医疗必须重返公益性目标。新公布的《指导意见》,主要亮点就是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这无疑直面了难点,抓住了重点。而改革试点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斩断以药养医机制,将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种。
原本按规定,药品加成仅占公立医院收费的15%,但实际上却要高得多。在一些已经试行药物零差价的医院,患者医药费用下降了50%左右,医院收入则减少60%左右。也就是说,医院不“卖药”了,就可以大大降低医疗费用,让老百姓得实惠,但也等于断了医院主要的 “财源”。因此,医改的一大核心、可以说是最大难点就是加大政府补偿力度,保障断了以药养医后的医院正常运转,保障医生有稳定的收入,使其把心思放在患者身上。目前,公立医院改革刚开始试点,试点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估算出需要投入多少钱,各级财政如何分担,如何建立科学的补偿和激励机制等。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应该紧盯的,也是衡量试点成果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