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本月起,北京在6家大医院试点推行“按病种分组付费”,成为全国首个推行按病种分组付费的地区。据介绍,我国医疗付费模式以前基本是按照项目进行收费,在此情况下,医院为创收便会在检查项目和手术、药费等“出猫腻”,而“按病种收费”,即对一类疾病或一个诊断组的医疗费打包,定出一个“套餐”的限价,控制费用。一旦医院超过这个限额费用,医保部门便有理由拒绝付费,医院则要自己承担超支部分。
“卫生部已和国家发改委制定了104个单病种的医保支付标准,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先在县级公立医院中推广。今后逐步向大医院铺开。”陈竺当天在接受广东媒体采访时表示,为控制好单病种限价后手术质量,卫生部门将制定数百种单病种的“临床路径”,即诊疗“标准流程图”,医生必须严格按照这个路径规范治疗。
其实,在此之前,广东已开始试水单病种限价,省内首批试点选择深圳、湛江、韶关、佛山、东莞和中山等六个地级以上市,首批单病种定价付费拟选定34个病种收费项目,而广东省医疗服务单病种定价在去年便已进入成本核算阶段。在六试点城市中,湛江是首个在全市推广的试点,在其清单中,197个单病种治疗费用普遍下调10%以上,危重病种的收费也趋向合理,但是不少多发性和常见的病种的收费却仍延续传统收费,并没有降多少。
“虽然病种很多,但试点后仍是不能看到很明显成效。”对于湛江的试点,记者昨日采访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这个定价基本是物价部门在操作,价格定下来后医院压力很大,以肺癌全切除手术为例,以前即便压缩成本最低也要七八万以上,但现在的定价只有3万元。该人士分析,物价部门定价并没有针对医院进行分级分价,只是简单将高价医院价格拉下来,将廉价医院价格提上去,绝大部分中等收费的医院价格并没有变化,这样的限价其实并没有减轻患者负担。而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试行期是一年,目前即将结束,之后才再作评估。
记者昨日同时采访了省物价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单病种的定价上确实有很大困难,各个医院报上来的方案也参差不齐,最后只能选择一个折衷的方式进行,“如何制定适合全省的定价,我们目前还在与卫生部门和医保部门研究中。”该负责人称。
单病种限价为何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昨日,记者采访了主管医政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他对单病种限价这种模式也很推崇,“这是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可以减少医生的处方防止乱开药多检查,让医疗行为有章可循、有据有理。”廖新波称,但单病种限价应建立在临床路径管理的基础上,即从医疗上制定出医院内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依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
“但现在有些地方试点的情况,往往是先定价后再搞临床路径,就出现了本末颠倒的情况。”廖新波称,有些试点仅仅将“单病种限价”作为一种行政指令,并没有评估好病种情况,就草率组合出一个套餐进行定价,往往最后适得其反,选择的人少了,医院开展起来也很困难。此外,对于定价目前很多地区仅仅是医院和医保部门进行协商后的价格,并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制定规范和标准。
“广州六年前就有开展过单病种限价方面的工作,但现在仍无法成为主流。”廖新波表示,燕岭医院之所以在全省率先开展,是因为参照了以前的经验,规范了临床路径,使得限价的可操作性更强。但从整体上来说,单病种定价还需不断扩大氛围。“临床路径是基础中的基础,目前广东已要求所有三甲医院至少实现10个路径管理,二甲医院则要实现5个临床路径管理,以此为单病种限价做好铺垫。”
对于单病种限价将来的实施,廖新波也曾在博文中提出建议,称首先需进行合理的定价,“所谓的合理定价是要医院发展的空间,不能一定价后医院负担陡然增多,这最终也会伤害的患者。”廖新波称,实行单病种定价的起因是解决看病贵,要真正解决这难题就得降低药品价格。
廖新波分析,医疗保险体系的完善是实行单病种限价的重要一环,以美国为例,目前他们的医疗保险市场很成熟,政府没必要参与一般医疗服务,只是通过购买服务来满足国民需求,完全是在“医院-保险-病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下运行。“但我们目前还不能做到的是通过什么来约束,这也是推行或试行后的一个难点。”廖新波称,他个人认为,保险部门可参考美国的做法,制定一些激励病人和医院合理使用资源的鼓励政策,如节约下的钱让医院患者分账,有利于医患双方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和普通市民一样,廖新波也对限价实行后医疗安全感到担心,因单病种限价带来必要检查的减少,为减少成本,医院必然会减少检查种类,能不做就尽量不做。这也可能造成误诊误治,或者出现漏诊并发症等。特别如病人病情变化或加重时,医生考虑到限制费用过重,有可能减少一些辅助性检查,这些医师和患者都说不清,最后就出现争议了。“保证医疗安全是单病种定价的前提。”廖新波昨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