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承受的风险比别的科室要大,产科的医疗纠纷比别的科室要多。步仰高向记者描述:“自然分娩产程一般比较长,这个过程中出了一点问题,产妇、家属都会怪罪医生,甚至打官司、闹医院。医生承担的风险太大,尤其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出于安全考虑,产科大夫往往选择最能保护自己的措施。”
于是,孕妇到医院生产时,医生一般都会把产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全部提示一遍,让产妇、家属自己抉择,选择了哪种生产方式,产妇、家属就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产妇、家属都偏向于选择剖宫产,医生也因此保护了自己。
北京市卫生法学会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妇产专科调解员吴舒玲是调解员中最忙的。她告诉记者,妇产科的纠纷数量非常多,且案情一般比较复杂,处理难度较大。2008年吴舒玲曾接手一个案子,孕妇生产时因疤痕子宫、前置性胎盘导致产后大出血死亡,家属到医院闹,最终在调解中心调解成功,以医院赔偿了结。这类案件一般都以医院赔偿告终,医生承受的风险较大。
北京市妇产医院医务处副处长于亚滨指出,这与当前医生执业的整体法律环境不完善直接相关。产科医师的工作缺乏有力的法律保护,致使产科医师与孕产妇之间的关系出现信任危机,医患之间矛盾与纠纷日渐增多,产科医师常常被迫答应手术而结束分娩。由于医疗风险太大,产科医生队伍越来越不稳定。王亚琴说:“如果妇产科分家,我相信90%以上的医生都会选择妇科。”
不仅是产科医生,助产士队伍也在收缩。据北大人民医院产科教授王山米介绍,自然分娩一般都靠助产士完成,然而我国的助产士被纳入护士队列,其职称、待遇跟国外差别很多,付出与得到相差巨大,愿意当助产士的人越来越少,这也影响了自然分娩率的提高,进一步推高了剖宫产率。她说,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助产士学科,改从护士队伍中临时培养,这样的队伍与专业的助产士队伍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剖宫产手术越来越多,产科医生几乎都成了“手术匠”,对自然分娩的助产技术越来越生疏。而这也让产科走入“越剖越多”的恶性循环,自然分娩率节节下降。
王山米说:“在住院医师阶段,产科医生接触的多是剖宫产的产妇,因此对自然分娩的实践减少,让他们对助产技术心中没数,识别难产、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降,只要产程中一出现问题就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