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四川成都的高速路边出现一则巨幅“广告”。画面上是一名穿着婚纱的女子,旁边写道:“清明痛悼爱妻高德珍,爱妻于2011年2月18日在华西医院附二院手术台分娩时,永远地离开了”。其中,“华西医院附二院”七个大字尤为明显。同时,一条《清明痛悼爱妻》的微博在网上流传,微博上的照片是一名男子怀抱自己女儿,他的身后就是那块广告牌。此事引起了很多媒体关注。
据了解,这是当地一家著名策划公司的“杰作”。事情的起因是:某孕妇到华西医院附二院分娩,医生发现是前置胎盘,病情非常凶险。医生在术前术中均反复告知风险,并尽力挽救,但产妇终因大出血死亡。当时,家属并无异议。然而,半月之后,死者丈夫突然向医院提出巨额赔偿。在谈判破裂后,该男子聘请策划公司,花15万元竖起了这块标新立异的“广告牌”。
策划公司参与医疗纠纷,用“软暴力”逼迫医院花钱平事,这是一种“医闹”新形式。过去,人们常见的“医闹”是患者家属雇人在医院摆花圈、设灵堂,甚至采取暴力手段打砸医院。不过,这种暴力手段因涉嫌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容易触碰法律底线,因而越来越难奏效。因此,一些策划公司纷纷瞄准商机,推出“医闹”升级版,即通过策划公共事件,吸引公众的眼球,引起媒体的关注,再利用舆论压力逼迫医院谈判,最终达到索赔目的。从“武闹”到“文闹”,虽然形式变了,但本质都是“医闹”。
在这起事件中,策划公司可谓用心良苦,在清明节前大打“悲情牌”,确实吸引不少记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在其背后,隐藏的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近年来,很多策划公司为了牟取商业利益,不顾社会影响,故意混淆是非,迷惑公众。一位“策划大师”曾经这样描述其“勾引媒体”理论:“最好的广告宣传是新闻”、“勾引媒体的关键是人为制造兴奋点,需要策划人把无化有,把小化大,只要勾引成功,只要记者上钩,他就会添油加醋,语不惊人死不休了”、“新闻是需要策划的,媒体记者是需要勾引的,勾引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你的‘料’是否吸引他们”。由此可见,这些策划公司并非为了伸张正义,打抱不平,而是黑白不分,见利忘义。所谓成功的“策划”,其实就是设下诱饵,引记者上钩,让媒体成为其牟利的工具。
可见,在网络时代,一些看似吸引眼球的“新闻”,很可能是策划公司挖好的“陷阱”。如果记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盲目跟风追热,很可能沦为别人的 “猎物”,最终损害媒体的公信力。
医疗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医患之间发生纠纷,是很正常的事情。在一个法治社会,患者维权应该选择合法的路径,如医疗事故鉴定、诉讼、第三方调解等,而不应靠“闹”来扩大事态,否则就会误入歧途,把合法的事办成违法的事。眼下,个别患者家属以人死为借口,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肆意损毁医院声誉,从而达到获取钱财目的,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维权方式。而一些策划公司充当幕后“黑手”,把医疗纠纷当成“卖点”,制造社会混乱,加剧医患矛盾,实属害群之马,理应受到道德谴责甚至法律制裁。
医患之间,和则两利,“闹”则两伤。在一个“医闹”泛滥的社会,医生不能安心执业,患者不能放心就医,谁又是赢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