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破裂虽然凶险,但普通的破口缝合起来就好了,但是李先生的情况不一样。”徐主任解释,李先生伤口在左心房的顶部,主动脉的根部,长达3公分。打开胸腔之后,这个伤口的位置其实是靠近心脏背部的,要直接缝合,角度不对。再加上不断涌出的血液遮挡住了视线,缝合的难度就了。当时的情况,要“盲缝”其实勉强也可以,但是心脏结构复杂,肌肉缝合位置不对,很容易影响心脏的功能。“唯一的救治方法是建立体外循环,再缝合伤口。”可是建立体外循环需要时间,李先生的心脏出血根本支持不了多久,身体器官、特别是脑部,缺血如果过久,即使救回性命也会造成难以逆转的损伤。
非常时期,根本容不得多考虑。徐主任立马做出了判断。徐主任直接将双手伸进了李先生的胸腔。左手中指轻轻堵住了李先生心脏的破口,右手抓住心脏就开始挤压、按摩。“直接心脏按摩是一些外科手术中会用到的非常手段。”徐主任解释,心脏按摩的作用是以用手刺激方式带动心脏恢复跳动,保证身体其他器官的供血。按李先生的情况,心脏按摩可以为救治争取时间。
徐主任这一按,就按了将近30分钟。“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病人的出血还在继续,我头上满头汗都来不及擦。”在徐明帮助李先生心脏按摩的这段时间,其他手术工作也在同时进行着。因为李先生出血太多,麻醉科架起了五个点滴瓶,都是快速滴注,为李先生补液。在徐明的“捏心”手段下,等到体外循环全部准备好,李先生仍然活着。
“体外循环,就是将病人的静脉血引出人体,通过人工心、人工肺变成含氧量较高的动脉血,再输回患者体内,等于是在人体的心肺之外再造了一套循环系统。”徐主任向记者解释,完成体外循环之后,人体的血液其实是“绕开”心脏了,心脏也不再跳动。为了降低人体代谢、延长体外循环手术时间,医生们将李先生的体温降到了28℃,缺血的心肌也需要保护,医生们给李先生的心脏灌注了大量的心肌保护液,为心脏提供氧气和养分。“这时候整个心脏是一个安静的、无血的状态,我们在这状态下用最快的速度缝合起了伤口。”
徐主任说,整个抢救从下午六点持续到晚上十二点。李先生手术中出血相当大,算上输血和流出又回输回去的自身的血液,差不多把身体里的血液换了两遍。“因为患者缺血时间还蛮长的,我们开始还担心患者脑部可能会有损伤,但患者毕竟比较年轻,手术后第二天就醒过来了,如今整个思维也很清楚,几乎没有后遗症。”徐明告诉记者,李先生能“死里逃生”,其实是非常幸运的。“很多心脏破裂的患者在送医途中已经过世了,尤其是破口在左心室这样相对高压的部位,更难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