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855亿元,较4月的5556亿元大幅反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考虑到4月地方置换债大规模发行,地方政府存量贷款置换为债券,相应冲抵了贷款增量,还原这部分置换因素,今年4月份新增贷款超过9000亿元,如果5月没有延续4月大规模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置换的话,那整体新增贷款规模应该与4月大致相当,并没有出现大幅波动。
不过,最令市场意外的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当月增加5281亿元,创2008年以来新高,超过新增贷款的一半以上,显示出银行继续加大零售贷款投放,当前住房按揭贷款需求依旧旺盛。
相比之下,对公贷款的投放却显动力不足。当月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转正,达到1825亿元,但短期贷款持续下滑,当月减少121亿元。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称,5月中长期企业贷款恢复,或反映企业对经济前景预期改善,但新增规模仍不及去年同期,则显示对经济前景信心仍较弱;而短期贷款维持负增长,也表明企业经营的活跃度降低。
企业经营活跃度的降低也反映在M1的继续高增长。当月M1同比增长23.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8个和19.0个百分点,表明企业活期存款高企,这也与前期公布的5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较为一致。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认为,金融货币数据的表现反映出实体经济的现状冷热不均,即企业去杠杆伴随着居民和政府加杠杆。一方面,企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意愿低迷,另一方面,政府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意愿较高。
与新增信贷回升不同的是,5月社会融资增量大幅减少。当月新增社融总量6599亿元,同比少5798亿元。新增社融的大幅下滑主要由表外融资急剧萎缩所致,当月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5066亿元,同比少增6027亿元。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减少因监管部门发布票据监管新规,导致监管趋严,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大量被清退。此外,5月债券市场融资情况也不乐观,5月企业债净融资减少397亿元,同比少2107亿元,表明由4月以来接连暴露的信用风险仍在持续影响企业发债情况。
5月新增社融表现不及预期或许并非由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下滑。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5月的社融表现更可能与监管部门全面加强监管有关。邓海清称,从“权威人士”的讲话看,5月监管收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政策层担忧中国经济重走老路、供给侧改革停滞不前。但反过来,政策层也不希望经济无底线下行,在经济尚未真正企稳时,全面收紧监管政策的利弊值得商榷。“鉴于5月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出现明显下滑,未来政策层会对过紧的监管政策进行修正,对于未来的金融数据和投资数据不宜过度悲观。”邓海清称。